•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 首页 | 主办单位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作者指南 | 刊物订阅 | 下载中心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期刊界
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农村 “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

基于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5区县562户调查数据

  • 肖轶 1
  • 尹珂 2
1. 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67; 2.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0047

中图分类号: F590.3

最近更新:2021-03-26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215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目的

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会改变农户生计资本的储量和组合形式,从而使得农户的生计策略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生计结果。研究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为政府更好地精准扶贫,完善农村金融创新制度提供实证依据,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方法

文章以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5个县(市、区)562户农户问卷为样本数据,通过建立Probit回归模型来分析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

结果

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政策实施后,研究区农户务农的比例下降,当地打工的比例有所上升,外出打工和个体经营成为他们的主要生计策略;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农户进行务农和外出打工的概率显著低于没有参与的农户;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农户进行当地打工和个体经营的概率显著高于没有参与的农户。

结论

当地政府在继续推广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同时,应帮助农户了解和认知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相关政策,提高农户“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参与度,并且对“三权”抵押贷款机制进行拓展,使其能够用于更多的产业发展,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当地就业机会;同时,当地政府应加强致力于教育发展和大力度营造良好的外部基础设施环境,并利用当地区域产业优势资源合理引导农户寻求适合自身情况的生计发展模式,实现农户脱贫致富及其生计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人口逐渐向非农领域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渐加快,生产经营行为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农户资金需求在农村不断扩[

1]。但贷款异常困难,且多年来都未得到有力解决,一方面金融机构倾向于在城市重复扩张,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贷款困难一直是制约农户可持续生计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破解农民贷款难,发挥农村土地的融资功能,满足农村地区多层次的资金需求,解决农村地区资金供求矛盾。重庆市作为全国城乡统筹试验区,在全国率先确定了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林权等(简称“三权”)农村权属抵押融资为核心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思路,启动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推进了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

目前学术界针对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大类。定性研究主要针对“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可行[

4-6]、成[1]、难点与存在的问[7-8]、破解思路与配套改[9-12]等等。定量研究早期主要从农户自身的角度探讨其参与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13-16]。近几年有学者开始探讨“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如王兆林分析了重庆市农村“三权”抵押对农民收入增长影[17],马敏达研究了“三权”抵押贷款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住房需求的影响[18]

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行为,因此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因素很多。其中农户生计资本对其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因此,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农户生计资本变化对其生计策略的影[

19-23]。除此之外,农户的基本特[24-25]、区域因[26]、新型产业发[27-28]、制度和政[29-30]等都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有不同的影响。

纵观已有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通过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能够影响农民收入,但主要是定性地笼统分析“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缺乏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改变农户生计资本,进而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定量研究。可见,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有必要全面透视“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城乡统筹试验区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的影响。为此,文章基于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5个区县562户农户入户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利用Probit回归模型研究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以期为政府更好地精准扶贫,完善农村金融创新制度提供实证依据。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1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概述

“三权”抵押贷款融资会改变农户生计资本的储量和组合形式,从而使得农户的生计策略发生变[

3],该研究参[31-32]等学者开展的生计资本量化研究,根据城乡统筹试验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禀赋、文化习俗、生活习俗对上述研究中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在 DFID 生计资产五边形基础将外部环境纳入影响农户生计策略范畴,将其视为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区域因素。

这6类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人力资本指标,包括家庭成员劳动能力、家庭成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次数等;自然资本指标,包括农户耕地、林地和园地的人均占有面积;金融资本指标,包括农户的家庭年均收入、农户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等;社会资本指标,包括家庭是否参加商业保险、家庭是否有公职人员、是否参加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发生困难时是否得到邻居、亲朋好友以及各级政府的帮扶等;物质资本指标,包括家庭住房情况、农户的自有物质资本(住房除外)、能源、公共基础设施条件等;区域因素指标,到乡镇中心的距离、距离公路的远近。

1.2 研究假说

根据前面的分析思路,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视角,变量基本理论逻辑如下。

(1)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包括家庭劳动能力,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等。一般认为,人力资本越高,生计策略的选择也会更多,特别是随着农户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专业技能培训次数的增加,农户更能接受新的政策和信息,农户更倾向选择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从事非农活动。

(2)自然资本。自然资本包括人均耕地、人均园地以及人均林地面积等。一方面,自然资本越高,农户的农业资源也就越好,其在生计策略的选择中可能更倾向选择农业活动。而另一方面农户自然资本越高,其从事农业规模经营的可能性越大,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获得资金的需求可能更强烈。

(3)金融资本。自身现金收入和能否获得借款。一般来说,农户的金融资本越高,其投资的信心越强,其生计策略选择呈现多元化,更倾向选择通过“三权”抵押贷款融资获得资金从事非农活动。

(4)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包括家庭参加商业保险情况,家庭是否有公职人员,参加农业合作社情况以及是否得到帮扶等。一般来说,社会资本越高,农户思想更开放,更容易获得信息,对新型生计策略的认知和接受速度更快,更倾向选择通过“三权”抵押贷款融资获得资金从事非农活动。

(5)物质资本。物质资本包括家庭住房情况,农户的自有物质资本,能源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条件等。通常物资资本越高,家庭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农户更倾向选择非农活动,但其是否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不好判断。

(6)区域因素。包括到乡镇中心的距离和距离公路的远近。一般来说,距离乡镇中心越近,产品的运输成本越低,农户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性也越高,同时打工也更为便利,工作机会也更多。距离公路越近,交通越便利,生产成本越低。因此生计策略的选择也会更多,但农户可能更倾向通过三权抵押贷款融资获得资金从事非农活动。

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2.1 数据来源

该研究以重庆城乡统筹实验区的农户为对象,分析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调查时间是2016年7—8月,采用的是分层抽样方法,即按不同特色的经济区位对重庆市全部县(市、区)进行分层抽样调查。调查样本选择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色,把重庆市40个县(市、区)分为3个层次,1H经济圈、渝东北翼和渝东南翼,3个区域共抽取5个县(市、区)为样本。其中,1H经济圈选取了涪陵区和南川区;渝东北翼选取开县和云阳县;渝东南翼选取了石柱县;其次,上述县区分别随机抽取一个进行了“三权”抵押贷款融资试点的乡镇作为调查对象,共计5个乡镇;最后,每个乡镇按照人均收入的高中低分别选取3个样本村,农户样本遵循随机原则从所选的15个村中随机选出。该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并扣除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62份。

2.2 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划分

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总结,将研究区农户划分为以务农型、外出打工型、当地打工型、个体经营型和其他等5类的生计策略类型,具体划分依据见(表1)。

表1 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及划分依据
移民农户生计类型生计策略收入来源占比(%)数值比重(%)
务农型 农业劳动为主 务农收入≥60 337 46.81
外出打工型 外地非农劳动为主 外地非农业收入≥60 275 38.19
当地打工型 当地被经营大户雇佣为主 当地非农业收入≥60 74 10.28
个体经营型 当地进行非农自雇经营为主 当地非农业收入≥60 29 4.03
其他型 除了上述4种情况外的特殊情况 其他收入≥60 5 0.69

2.3 描述性统计

该研究中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农户生计策略影响因素分为家庭生计资本变量和区域因素变量,其中家庭生计资本变量包含五大生计资本变量。调查发现:样本农户家庭人力资本中的劳动能力主要集中在1~2人,3~5人这两个数据段,共占了样本总数的82.03%;受教育程度比重最大的是初中文化程度,占了样本总数的42.35%;半数农户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即使有也主要集中在1~2次。样本农户的社会资本变量中,有76.69%的农户没有参加商业保险;只有39.50%的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社;只有11.39%的农户家庭有公职人员;并且有78.83%的农户表示不能得到帮扶。样本农户的自然资本变量中,人均耕地、林地和园地都集中在0.067~0.2hm2。样本农户的金融资本变量中,家庭自身现金收入主要集中在1万~5万元/年和5万~10万元/年,共占了样本总数的80.78%,同时,有92.53%的农户家庭不能够获得借款。样本农户的物质资本变量中,有63.88%的农户家庭住房情况都较好或好; 47.33%的农户家庭拥有6~10项自有物质资本,32.74%的农户家庭拥有1~5项自有物质资本;样本农户家庭使用能源主要是液化气/天然气和电力,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8.08%和31.49%;51.31%的农户家庭所处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都较好或好。

区域因素变量中,37.19%的农户家庭距离公路2~5km,46.44%的农户家庭距离公路大于5 km;42.53%的农户家庭距离到乡镇中心5~10 km,41.28%的农户家庭距离到乡镇中心大于10 km。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农户生计策略影响因素的统计描述
影响因素变量定义占样本总数的比例(%)

样本

总数

影响因素变量定义占样本总数的比例(%)

样本

总数

家庭生计资本变量 88.61 498
人力资本变量 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 39.50 222
家庭劳动能力 <1人 6.58 37 60.50 340
1~2人 35.59 200 是否得到帮扶 21.17 119
3~5人 46.44 261 78.83 443
>5人 11.39 64 物质资本变量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以下 21.17 119 家庭住房情况 9.43 53
初中 42.35 238 较差 12.10 68
高中及以上 36.48 205 一般 14.59 82
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 0次 54.09 304 较好 35.77 201
1~2次 40.39 227 28.11 158
3次及以上 5.52 31 自有物质资本 <1项 1.60 9
自然资本变量 1~5项 32.74 184
人均耕地面积 <0.067 hm2 9.79 55 6~10项 47.33 266
0.067~0.2hm2 60.14 338 >10项 18.33 103
>0.2hm2 30.07 169 能源 作物秸秆 17.97 101
人均园地面积 <0.067 hm2 13.88 78 液化气/天然气 38.08 214
0.067~0.2hm2 61.39 345 电力 31.49 177
>0.2hm2 24.73 139 沼气 5.69 32
人均林地面积 <0.067 hm2 21.53 121 太阳能 6.76 38
0.067~0.2hm2 53.02 298 公共基础设施条件 9.25 52
>0.2hm2 25.44 143 较差 14.23 80
金融资本变量 一般 24.20 136
家庭自身现金收入 <1万元/年 3.02 17 较好 25.27 142
1万~5万元/年 30.96 174 27.05 152
5万~10万元/年 49.82 280 区域因素变量
>10万 16.19 91 距离到乡镇中心远近 <5km 16.19 91
是否能够获得借款 7.47 42 5~10 km 42.53 239
92.53 520 >10 km 41.28 232
社会资本变量 距离公路的远近 <2 km 16.37 92
是否参加商业保险 23.31 131 2~5 km 37.19 209
76.69 431 >5 km 46.44 261
是否有公职人员 11.39 64

3 计量模型与实证检验

3.1 模型构建

该研究选用Probit回归模型来估计家庭生计资本和区域因素对农户参与务农、外出打工、当地打工、个体经营和其他5类生计策略的影响。Probit模型的函数表达式为:

pi(yi=1Xi)=F(a0+a1x1+a2x2+......+anxn) (1)

式(1)中,pi为农户参与第i类生计策略的概率:x1x2......xn为解释变量,包括生计资本和区域因素;a0为常数项,a1a2......an为解释变量的系数。变量定义、统计性描述与影响预测方向见表3

表3 模型变量定义与统计描述
变量名称变量定义均值标准差
被解释变量
是否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 参与=1,不参与=0 0.533 0.501
解释变量
家庭生计资本变量
人力资本变量
家庭劳动能力 <1人=1,1~2人=2,3~5人=3,>5人=4 2.627 1.034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及以上=3 2.153 0.462
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 0次=0;1~2次=1;3次及以上=2 0.514 0.852
自然资本变量
人均耕地面积 <0.33hm2=1,0.33~0.67 hm2=2,>0.67 hm2=3 2.105 0.822
人均园地面积 <0.33hm2=1,0.33~0.67 hm2=2,>0.67 hm2=3 2.107 0.823
人均林地面积 <0.33hm2=1,0.33~0.67 hm2=2,>0.67 hm2=3 2.039 0.817
金融资本变量
家庭自身现金收入 <1万元(含1万)/年=1,1万~5(含5万)万元/年=2,5万~10万元(含10万)/年=3,>10万元/年=4 2.792 1.155
是否能够获得借款 是=1,否=0 0.075 0.762
社会资本变量
是否参加商业保险 是=1,否=0 0.233 0.566
是否有公职人员 是=1,否=0 0.114 0.632
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 是=1,否=0 0.395 0.511
是否得到帮扶 是=1,否=0 0.212 0.577
物质资本变量
家庭住房情况 差=1,较差=2,一般=3,较好=4,好=5 3.610 1.541
农户的自有物质资本 为农户所拥有的财产选项数占所有选项(共14项)的比例。<1项=0,1~5项=1,6~10项=2,>10项=3 1.824 1.164
能源 作物秸秆=1,液化气/天然气=2,电力=3,沼气=4,太阳能=5 2.452 1.517
公共基础设施条件 差=1,较差=2,一般=3,较好=4,好=5 3.466 1.489
区域因素
距离到乡镇中心远近 <5km=1,5~10km=2,>10km=3 2.251 0.854
距离公路的远近 <2km=1,2~5km=2,>5km=3 2.301 0.870

3.2 实证分析

运用SPSS 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行进了Probit回归分析。从估计结果看,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良好、检验基本可行。

3.2.1 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政策实施前后生计策略总体变化

通过对比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政策实施前后研究区农户的生计策略变化,农户生计策略总体变化情况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表4)。

表4 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政策实施前后农户生计策略总体变化情况
生计策略生计策略参与比例(%)比例的差异性t检验
实施前实施后t值sig值
务农 43.51 25.39 1.67* 0.02
外出打工 39.15 27.79 1.42*** 0.00
当地打工 12.08 17.86 -2.21** 0.00
个体经营 4.67 28.22 -2.55*** 0.00
其他 0.59 0.74 0.61 0.26

注: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1)农户的生计策略从传统的务农向个体经营转变,务农的比例从开发前的43.51%下降到开发后的25.39%,个体经营的比例从开发前的4.67%上升到开发后的28.22%。因为通过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获得资金后,农户在生计策略选择上更倾向从事非农产业,同时有了资金支持自己创业的农户也相应增多。

(2)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政策实施后研究区农户仍然选择了外出打工作为生计的主要方式,但是外出打工的比例有所下降,从融资前的39.15%下降到融资后的27.79%。

(3)当地打工的比例有所上升,从融资前的12.08%上升到融资后的17.86%。这种变化究其原因可能是农业大户通过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打破了了资金瓶颈,获得政府资金支持后他们一般会扩大现有生产规模,因此,提供的当地就业机会由此增多;当地打工既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又能够照顾家,对于农户来说是较好的生计策略选择,所以部分外出打工的农户会选择回到当地打工。但目前研究区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参与程度还不够高,主要是一些农户大户参与,还没有做到普通农户的广泛参与,因此导致当地打工的机会相对较少且收入较低,所以选择当地打工的农户从总量少仍较少。

(4)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政策实施前后,研究区农户生计策略的差异性检验来看,外出打工和个体经营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可见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政策实施后,外出打工和个体经营已经成为研究区农户主要的生计策略。

3.2.2 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

该研究对样本农户建立他们参与各类生计策略的模型,利用Probit模型考察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表5),从估计结果中看出以下4点。

表5 是否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影响的结果
务农外出打工当地打工个体经营
是否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 -0.45*** -0.29** 0.52* 0.16***
家庭劳动能力 -0.17 -0.03 0.23 0.17
受教育程度 0.21** 0.18** 0.08 0.35*
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 0.66** 0.24* 0.15* 0.26**
人均耕地面积 -0.23** -0.47 0.35 0.36
人均园地面积 -0.23 0.22 0.62 0.17
人均林地面积 -0.18 -0.11 0.31 0.12
家庭自身现金收入 0.28 0.26** 0.18 0.18**
是否能够获得借款 0.33* 0.38 0.13* 0.19**
是否参加商业保险 0.00 0.01 0.00 0.06*
是否有公职人员 0.01 0.00 0.00 0.15
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 0.14 0.12 0.08 0.34
是否得到帮扶 -0.25 -0.28 -0.25 -0.52
家庭住房情况 0.36 0.04** 0.37 0.17
农户的自有物质资本 0.12* 0.11* 0.06 0.21**
能源 -0.17 0.16** 0.02 0.14
公共基础设施条件 0.19 0.25 0.14* 0.18*
距离到乡镇中心远近 0.14* 0.56 0.15** 0.19***
距离公路的远近 0.16 -0.06 0.33 0.22**
对数似然值 -267.45 -611.03 -253.01 -521.13
伪决定系数 0.22*** 0.07*** 0.19*** 0.07***
LR统计值 117.16 85.91 133.01 93.66

注:  ******分别表示在1%、5%、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1)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农户务农的概率显著低于没有参与的农户。具体分析各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参与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能否获得借款,家庭自有物质资本以及到乡镇中心距离等因素显著且为正,人均耕地面积显著且为负。表明,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农户其受教育程度、参与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能否获得借款,家庭自有物质资本以及到乡镇中心距离等因素要显著高于没有参与的农户,同时,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农户人均耕地面积显著低于没有参与的农户。这与假设一致,因为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越多、获得借款能力越强,家庭自有物质资本越多以及到乡镇中心距离越近,他们接受新事物,获取信息能力更强,更有利于其从事非农活动,农户选择比较收益较低的务农策略的意愿较低,更倾向选择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从事非农活动。但是,农户人均耕地越高,其农业资本就越好,其在生计策略的选择中可能更倾向通过“三权”抵押贷款融资获得资金支持从事农业活动。

(2)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农户外出打工的概率显著低于没有参与的农户。具体分析各影响因素,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家庭自身现金收入、自有物质资本、家庭住房情况、能源等因素显著且为正。表明,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家庭自身现金收入、自有物质资本、家庭住房情况、能源等因素要显著高于没有参与的农户。这与假设基本一致,因为这些条件越好的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更多,他们通常会通过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获得资金,从事比较收益较高的生计策略,传统的外出打工不是他们的首选,因此其外出打工概率低于没有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农户。

(3)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农户本地打工的概率显著高于没有参与的农户。经调查发现,现阶段研究区提供的当地打工的机会,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大的农业公司或者农业种植大户,其他行业聘用劳动力较少。具体分析各影响因素,只有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是否能够获得借款、公共基础设施条件以及距离到乡镇中心远近等因素显著且为正。可见,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农户在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和是否能够获得借款、公共基础设施条件以及距离到乡镇中心远近等因素要显著高于没有参与的农户。这与假设基本一致,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越多,获得借款能力越强,公共基础设施条件越好,距离到乡镇中心越近的农户更倾向选择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从事非农活动。

(4)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农户个体经营的概率显著高于没有参与的农户。具体分析各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参与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家庭自身现金收入、能否获得借款,是否参加商业保险、家庭自有物质资本、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到乡镇中心距离以及距离公路的远近等因素显著且为正。可见,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农户在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家庭自身现金收入、能否获得借款,是否参加商业保险、家庭自有物质资本、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到乡镇中心距离以及距离公路的远近等因素要显著高于没有参与的农户。这与假设基本一致,因为这些条件越好的农户,更倾向选择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从事非农活动。

4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主要结论

研究以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562户农户为例,分析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

(1)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政策实施后,研究区农户务农的比例下降,当地打工的比例有所上升,外出打工和个体经营成为他们的主要生计策略。主要原因是重庆作为城乡统筹试验区,政府在农民创业方面有很多优惠政策,但农民受制于资金瓶颈,很难进一步发展。通过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获得资金后,农户创业积极性和扩大现有生产规模的意愿都会提高,个体经营成为他们的主要生计策略之一,并且当地打工的机会增多。但当地打工的机会总量上仍较少,在比较收益的驱使下,农户倾向从事比较收益较高的生计策略,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外出打工一直是农户主要的生计策略,因此传统的外出打工仍然占了很大比例。

(2)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农户进行务农和外出打工的概率显著低于没有参与的农户,研究结论与假设一致。其中,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家庭自有物质资本等因素对务农和外出打工的概率都有影响。原因可能是这些条件越好的农户,他们接受新事物,获取信息能力更强,生计策略选择更多,他们通常会通过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获得资金,从事比较收益较高的生计策略,传统的务农和外出打工不是他们的首选,因此其务农和外出打工概率低于没有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农户。

(3)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农户进行当地打工和个体经营的概率显著高于没有参与的农户。只有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是否能够获得借款、公共基础设施条件以及距离到乡镇中心远近等因素对本地打工和个体经营的概率都有影响,这与假设基本一致。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越多,获得借款能力越强,公共基础设施条件越好,距离到乡镇中心越近的农户更倾向选择参与“三权”抵押贷款融资从事非农活动。这与调研发现目前城乡统筹区域参与“三权”抵押的农户主要是需要资金进行扩大规模生产或者发展新产业是相符的。

4.2 政策建议

依据前述研究,为政府更好地精准扶贫,完善农村金融创新制度提供实证依据的目的,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作为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思路,政府在继续推广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同时,利用各种信息传播与扩散媒介,帮助农户了解和认知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相关政策,提高农户“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参与度。另外,目前农户通过的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获得的资金,仅提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基本只能用于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议对“三权”抵押贷款机制进行拓展,使其能够用于更多的产业发展,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当地就业机会。

(2)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政府应加强致力于当地教育发展,提高农户的教育水平,并加大力度对农户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对其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农户寻求适合自身资源的产业发展方式,从而实现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3)当地政府应加大力度营造良好的外部基础设施环境,同时利用当地产业优势资源,打造特有的产业模式,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产生辐射和聚集效应,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

陈家根, 周爱军, 毛飞.扬州三权抵押探索.农村经营管理, 2015, 1(9): 12. [百度学术

2

黎洁, 李树茁, 费尔德曼.山区农户林业相关生计活动类型及影响因素.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8): 8-16. [百度学术

3

赵雪雁, 赵海莉, 刘春芳.石羊河下游农户的生计风险及应对策略——以民勤绿洲区为例.地理研究, 2015, 34(5): 922-932. [百度学术

4

刘贵珍.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8, 2(10): 47-49. [百度学术

5

高峰, 周雪梅, 肖诗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制度探讨.西南金融, 2009, 35(3): 40-42. [百度学术

6

焦富民.“三权分置”视域下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制度之构建. 政法论坛, 2016, 34(5): 24-35. [百度学术

7

万伟.我国农房抵押融资障碍的破解及制度的构建.安徽农业科学, 2011(26): 13-18. [百度学术

8

俸正雄, 张万伟.滇西欠发达地区农村“三权三证” 抵押融资创新的思考——以临沧市为例. 农村金融研究, 2015, 21(8): 66-70. [百度学术

9

陶世祥.农村“三权” 融通配套改革研究——以重庆为例.探索, 2011, 14 (5): 1-5. [百度学术

10

王平, 邱道持, 李广东.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发展浅析——以重庆市开县为例.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 47-56. [百度学术

11

岳传刚, 胡琼.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改革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重庆为例.改革与战略, 2015, 31(4): 97-100. [百度学术

12

黄源, 谢冬梅.“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难点和破解思路.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4(2): 51-56 [百度学术

13

曾维忠.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林业生产性融资需求的视角.林业经济, 2011, 33(1): 50-55. [百度学术

14

刘盈, 申彩霞.农村土地抵押融资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开县、忠县为例.安徽农业科学, 2010, 21(9): 4819-4822. [百度学术

15

孟全省, 邹润玲, 邓慧婷.影响林农参与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因素分析——以陕西省宁陕县为例.林业经济, 2010, 22(11): 40-43. [百度学术

16

肖轶, 魏朝富, 尹珂.农户农村“三权”抵押贷款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重庆市22区县1141户调查数据.中国农村经济, 2012, 35(9): 89-96. [百度学术

17

王兆林.重庆市农村“三权”抵押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分析.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3): 303- 307, 314 [百度学术

18

马敏达, 董瑾, 马智利.三权抵押贷款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住房需求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 2017, 22(2): 83-88 [百度学术

19

伍艳.贫困山区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基于四川省平武县和南江县的调查数据.农业经济问题, 2016, 44(3): 88-94 [百度学术

20

郭秀丽, 周立华, 陈勇, .典型沙漠化地区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为例.生态学报, 2017, 37(20): 6963-6972 [百度学术

21

陈相凝, 武照亮, 李心斐, .退耕还林背景下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分析——以西藏 7 县为例. 农林经济问题. 2017, 37 (1): 56-62 [百度学术

22

马聪, 刘黎明, 袁承程, .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户生计资本分化特征及其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 39(2): 316-324 [百度学术

23

赵文娟, 杨世龙, 王潇.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研究——以云南新平县干热河谷傣族地区为例.资源科学, 2016, 38(1): 136-143 [百度学术

24

汤青, 徐勇, 李扬.黄土高原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估及未来生计策略——基于陕西延安市和宁夏固原市1076户农户调查.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2): 161-169. [百度学术

25

赵雪雁, 郭芳, 张丽琼.甘南高原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价.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1): 104-114. [百度学术

26

梁义成, 李树茁, 李聪.基于多元概率单位模型的农户多样化生计策略分析.统计与决策 2011, 339(15): 63-66. [百度学术

27

苏芳, 周亚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736(3): 391-401 [百度学术

28

唐永芳.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及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5): 231-236. [百度学术

29

李树茁, 梁义成, Marcus WF, .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 基于家庭结构视角的可持续生计分析.公共管理学报, 2010, 7(2): 1-11. [百度学术

30

胡晗, 司亚飞, 王立剑.产业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生计策略和收入的影响——来自陕西省的经验证据.中国农村经济, 2018(1): 78-89 [百度学术

31

阎建忠.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三峡库区典型村的实证研究.地理学报, 2010, 65(11): 1401-1410 [百度学术

32

许汉石, 乐章. 生计资本、生计风险与农户的生计策略=. 农业经济问题, 2012(10): 100-104. [百度学术

版权所有: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电话:010-82109628、82109647 电子邮件:quhuabjb@caas.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39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