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东北地区玉米短期缺乏价格供给弹性,长期则富有弹性;(2)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刚性;(3)玉米与大豆、水稻的比较效益是影响东北地区农户玉米种植决策的重要因素;(4)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玉米是我国增产潜力和消费需求增长空间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最理想的饲料作物和重要的工业原
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重心逐渐由西南向东北偏
农产品价格是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供给反应则是衡量价格杠杆作用机制的基
文章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结合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政策特点,利用2008—2019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省级玉米播种面积和出售价格的面板数据,加入替代作物比较效益和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虚拟变量,加入替代作物比较效益和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虚拟变量,基于Nerlove 模型对玉米供给反应进行实证研究,探究玉米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其背后的农户行为,为国家制定政策并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玉米种植决策提出建议。
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多样性降低,逐渐向玉米、水稻、大豆3种粮食作物集中,3种粮食作物合计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最高达到96.5%,近年来也都保持在95%以上。玉米始终是东北地区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2015年最高,为62.1%,之后有所下降;水稻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相对稳定,2013年最高为23.4%;大豆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年际间变化较大,2003年、2004年最高,均为27.6%,2015年仅为12.4%(

图1 2000—2019年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供给构成变化
分省来看,辽宁、吉林、黑龙江也都表现出粮食作物逐渐向玉米、水稻、大豆3种粮食作物集中的趋势,玉米也始终是各省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近年来平
据此可知,分析东北地区粮食供给问题的重点就是分析玉米、水稻、大豆的供给问题,而分析东北地区玉米供给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其与水稻、大豆的比较效益。具体到各省的情况也有差别,如玉米大豆比较效益对黑龙江玉米供给的重要性远大于辽宁和吉林。
Nerlove模型假定农户根据预期价格调整播种面积(或产量)以减少外部冲击产生的不利影响,它可以表示为播种面积(或产量)是预期价格及其他外生变量的函数。Nerlove模型的核心部分的3个方程为:
(1) |
(2) |
(3) |
消除
(4) |
估计出λ1、λ2值后,就可以计算出:
供给的短期价格弹性:εs = λ2×(/)
供给的长期价格弹性:εl = λ2/(1-λ1)×(/)
其中,和表示根据历史数据计算的价格和播种面积(或产量)的平均值。
为避免气候、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对单产的影响,并且播种面积也是粮食作物供给结构最直观的体现,该文采用播种面积来反映东北地区玉米的供给。在Nerlove模型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将滞后一期替代作物比较效益、政策虚拟变量引入模型作为自变量。因此,该文建立的玉米供给反应模型考虑3种情况:①供给的影响因素不考虑替代作物比较效益和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影响;②供给的影响因素考虑了替代作物比较效益的影响,即引入滞后一期玉米大豆出售价格比和滞后一期玉米水稻出售价格比;③供给的影响因素考虑了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影响。
为了使残差项满足同方差性和正态分布假设,该文对供给反应模型中的变量数据取了对数,那么供给的短期价格弹性就是模型回归结果中的出售价格变量的系数估计值。
综上,该文设定的玉米供给反应模型为:
(5) |
根据对《辽宁统计年鉴2009—2020》《吉林统计年鉴2009—2020》《黑龙江统计年鉴2009—2020》公布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玉米播种面积数据的分析发现,2008年是各省玉米播种面积变化的转折点,即自2008年起各省玉米播种面积呈快速增加趋势,同时2008年也是玉米实施临时收储政策的年份。为了便于更清晰地分析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供给的影响,该文数据期间为2008—2019年。
玉米播种面积和种植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2020》,玉米、大豆、水稻出售价格数据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8—2019》中辽宁、吉林、黑龙江每50公斤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数据计算得到。为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出售价格数据采用种植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以2008年为基期)进行平减。根据以上数据,得到该文玉米供给反应模型所使用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该文不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而是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这是因为Nerlove 模型中解释变量包含因变量的滞后项和价格的滞后项,如果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可能存在序列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而通过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则可以避免这一问
该文使用Eviews10.0统计软件对
注: **
根据
从
为分析替代作物比较效益对玉米播种面积的影响,
为分析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播种面积的影响,
最初的几年玉米市场价格必然下跌,面对玉米种植收入的减少,特别是玉米非优势产区的农户收入减少较多,且在适当减少非优势产区玉米播种面积的政策引导
该文利用2008—2019年东北三省玉米播种面积和价格面板数据,加入替代作物比较效益和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虚拟变量,构建基于Nerlove 模型的供给反应模型实证研究玉米供给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背后的农户行为,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玉米的长短期价格供给弹性都为正,短期缺乏价格供给弹性,长期富有弹性。这是由于长期内种植习惯、种植技术和投入成本等约束条件都可以调整,未来如果玉米价格继续上涨,东北地区农户扩大玉米播种面积的潜力较大。
(2)滞后一期玉米播种面积对当期玉米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受种植技术、种植习惯、投入成本的影响,原有的种植结构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二是玉米相对于大豆和水稻种植更加省时、省力,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和满足农户季节性打工的需要。三是小农户普遍有将玉米作为主要原料自配饲料的习惯,这部分农户玉米自用比例较高。
(3)滞后一期玉米大豆出售价格比、滞后一期玉米水稻出售价格比对当期玉米播种面积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大豆互为主要替代性作物,玉米与大豆、水稻的比较效益是影响东北地区农户玉米种植决策的重要因素。
(4)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政策取消的最初几年,各省玉米播种面积普遍减少,但是随着玉米市场价格逐步上涨,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播种面积的负向影响有所减弱。
(1)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刚性,仅通过市场价格变化调整玉米供给能力有限,还需要利用好一些配套支持政策引导农户及时调整种植决策。面对外部冲击,玉米非优势产区的农户调整种植决策的意愿较高而能力往往却较差,配套支持政策应重点是针对玉米非优势产区。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对价格变化敏感,优质优价机制的逐步建立促进玉米种植向优势主产区集中。
(2)东北地区粮食作物高度集中在玉米、水稻、大豆3种粮食作物,农业生产条件又决定了3种粮食作物互为主要替代作物。因此,制定农业政策特别是粮食政策时要综合考虑3种粮食作物的联动效应,避免解决一个粮食品种的问题另一个粮食品种又出现问题的情况。目前,东北地区玉米、大豆价格完全市场化,而水稻仍然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存在水稻播种面积扩大导致供给过剩的风险。
(3)玉米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市场价格变化对玉米供给的影响逐渐起主导作用。要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加快建立优质优价机制,引导农户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玉米品种从而增加种粮收入。鲜食玉米、青贮玉米、专用玉米等都有较大市场需求空间。
(4)玉米作为重要的能量饲料,长期看需求呈增加趋势。东北地区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加大“两区
实现路径,《区块链+数字农业:2030未来农业图景》一书中的技术性描述和商业实践探讨,或将对我们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陈印军, 王琦琪, 向雁.我国玉米生产地位、优势与自给率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1): 7-16. [百度学术]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力推动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粮食经济, 2019(1): 20-24. [百度学术]
丁金梅, 杨奎, 马彩虹, 等. 中国粮食产量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干旱区地理(中文), 2017, 40(6): 1290-1297. [百度学术]
刘文霞, 杜志雄, 郜亮亮.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家庭农场监测数据. 中国农村经济, 2018 (4): 13-27. [百度学术]
刘慧, 薛凤蕊, 周向阳, 等.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东北主产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影响——基于吉林省35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23(11): 193-201. [百度学术]
张诗靓, 文浩楠, 杨艳涛. 新形势下稳定中国玉米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北地区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12): 214-219. [百度学术]
Nerlove M, and Bachman K L. The analysis of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supply: Problems and approaches. 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 1960, 42(3): 531-554. [百度学术]
Braulke M. A note on the Nerlove model of agricultural supply respons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82, 23(1): 241-24. [百度学术]
钱文荣, 王大哲. 如何稳定我国玉米供给——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业技术经济, 2015(1): 22-32. [百度学术]
周洲, 石奇. 托市政策下我国粮食供给反应实证分析——基于水稻、小麦和玉米主产省的面板数据模型.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8(3): 43-52. [百度学术]
范垄基, 穆月英, 付文革, 等. 基于Nerlove 模型的我国不同粮食作物的供给反应. 农业技术经济, 2012(12): 4-11. [百度学术]
高鸣, 习银生. 东北地区粮食政策联动机制构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4): 25-3. [百度学术]
刘慧, 秦富.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来东北地区粮食质量提升情况与政策建议. 经济纵横, 2019(12): 99-106.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