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 首页 | 主办单位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作者指南 | 刊物订阅 | 下载中心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期刊界
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山西省原平市为例

  • 董寅 1
  • 邓祥征 2
  • 金贵 3
  • 张正昱 1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图分类号: F325.7

最近更新:2022-01-27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220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EN
目录contents

摘要

目的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地的重要组织保障之一,探究其效率及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新时期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兴旺。

方法

文章以传统农区山西省原平市为例,采用Bootstrap-DEA模型评估了126家样本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样本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整体较高,但仍存在投入冗余的情况,影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纯技术效率;(2)粮食类合作组织整体效率相较其他两类合作组织差距较为明显,在内部管理方式、资源利用能力、新技术运用等方面问题突出;(3)增强合作组织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电子商务竞争力是提升合作组织效率的关键,此外,土地细碎化会引发规模不经济,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改善。

结论

要改进传统农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建议健全其内部管理运营机制,加强农业技术引进、推广,全面联合、优化粮食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对合作组织成员培训的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合理高效的土地流转。

0 引言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建立农村产业体系的关键部分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主[

1-3]。近年来,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图1),服务内容与领域不断拓宽,但部分合作组织也存在组织规模小、市场竞争弱、运行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运营效[4]。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突破制约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提升的关键瓶颈成为当前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5]。传统农区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研究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及提质增效的优化路径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尤为关[6,7]。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8-10]。如Skevas、Tipi[11-13]的研究表明,地块数量、农民年龄和非农收入等因素对技术效率有负面影响,而农场规模、合作组织成员数量与效率呈正相关;陈江华、李彪[14-16]基于DEA模型测度了江西、辽宁等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效率,从总体上看合作组织的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不高;崔宝玉[17]利用三阶段DEA-Tobit模型评估了安徽省299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并发现其容易受到农业总产值占比等外部环境变量的影响。整体而言,当前基于我国传统农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仍然薄弱,且大部分研究聚焦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的整体研究分析,而立足不同生产类型划分的合作组织比较研究鲜有报道,使得研究结论缺乏实践指导意义。基于此,文章利用传统农区原平市126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研数据和Bootstrap-DEA方法评估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明确传统农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改进的方向,更好地为政府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图1 2007—2019年全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变化

1 案例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案例区概况

山西省是农业大省,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山西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规模增长迅猛,第3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7.5038万个,仅次于山东省位列全国第二(图2)。该文以传统农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考察对象,选取山西省原平市作为典型案例区。原平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平,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著名的梨产区之一。东部山区丘陵叠起,沟壑纵横,是以酥梨为主的林果业基地;西部山区峰峦逶迤,沟深坡陡,是煤、铝等资源工矿区;中部平川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是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20年全市总人口41.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63万人,农作物播种面积5.947万hm2(89.2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587万hm2(83.80万亩)。2003年以来,连续5次被国务院、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粮食先进县(市)”称号。近年来原平市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聚焦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了全国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酥梨特色优势区。

图2 第3次全国农业普查各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

1.2 研究方法

1.2.1 Bootstrap-DEA模型

DEA是一种评价“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非参数方法,由美国学者A. Charnes等于1978年提出,其后历经40余年的改进,逐渐发展成为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技术效率评估的成熟工[

18,19]。相较于参数方法(如随机前沿分析),DEA方法不必考虑输入输出数据指标的量纲问题,此外,该方法能够改进决策单元生产效率的决策方向,而不需要凭借主观形式来决定生产函数的形式。与此同时,经典的DEA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忽略了统计检验问题,对样本敏感性、离群值的影响无法规避。Simar等提出了基于Bootstrap纠偏DEA的方法,即通过重复抽样来模拟数据生成过程,以此修正样本估计结果存在的偏[20],具体计算过程如[21, 22]

第一步,根据初始样本的投入产出数据和DEA基础模型计算出每个评价单元的效率值θ̂i,采用重复抽样的Bootstrap方法得到n个随机效率值θb*,其中b表示使用Bootstrap方法进行的b次迭代。

第二步,上述样本经平滑处理得到新的样本数据θb0*,在产出不变的前提下,对初始样本的投入指标xi进行修正,得到调整后的xib=(θ̂i/θi0*)xi

第三步,以初始产出数据与经Bootstrap方法调整后的投入数据为新的样本,利用DEA基础模型重新计算效率值θ̂b

第四步,重复步骤(2)和步骤(3)共B次,得到一系列效率值θ̂b;据此测算得到各评价单元的效率偏差、真实效率值及其对应的置信区间。

偏差:Bias¯(θ̂i)=B-1b=1B(θ̂b)-θ̂i (1)
真实效率值:θ˜i=θ̂i-Bias¯(θ̂i)=2θ̂i-B-1b=1B(θ̂b) (2)
置信区间:Pr(-b̂αθ̂b-θ̂i-âα)=1-α (3)

借鉴杨[

23]、张[24]、周月[25]等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评价时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择,该文采取组织成员数量及平均受教育年限、资产总额、土地经营规模和组织制度的制定及实施效果作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各项投入。组织成员数量及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合作组织的人力投入、资产总额作为合作组织的财产投入、土地经营规模作为合作组织的物质投入、组织制度的制定及实施效果作为合作组织的制度配套。这5项指标反映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人财物等方面的综合投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出绩效主要体现为经济效益,该文以组织年经营收入及其纯利润表征合作组织的经济效益,采用组织成员人均年收入、组织内外农户人均收入比率和组织成员满意度表征合作组织的平均经济效益。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投入—产出变量描述性统计
变量名称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
投入变量 组织成员数量(人) 183.72 99.39 12.00 352.00
组织成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26 2.03 6.00 14.00
资产总额(万元) 1 475.36 895.65 24.39 3 021.17
土地经营规模(667m2 3 719.73 2 309.55 67.43 7 961.17
组织制度的制定及实施效果 3.04 1.15 1.00 5.00
产出变量 组织年经营收入(万元) 2 561.11 1 401.36 19.18 5 022.21
组织年纯利润(万元) 2 203.07 1 335.95 11.42 4 605.29
组织成员人均年收入(万元) 13.13 6.68 0.73 24.18
组织内外农户人均收入比率(%) 4.92 2.01 1.54 8.50
组织成员满意度 3.01 1.15 1.00 5.00

1.2.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基于对样本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的定量测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该文构建的计量检验模型为:

Y=β0+β1X1+β2X2++βnXn+ε (4)

式(4)中,β0为常数项;β1β2βn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

在解释变量选取方面,参照黄祖[

26]、冯娟[27]等的相关研究,从成员特性、合作社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等三方面选取理事长受教育年限、合作组织成员培训次数等10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表2)。其中,理事长受教育年限及年龄等代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员特性;理事会成员数量、资产总规模、合作组织成员培训次数、统一销售比例、合作组织经营时间、土地细碎化程度、电子商务使用情况代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内部治理情况;有无享受政府补贴反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外部环境。

表2 原平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影响因素
变量名称单位符号变量含义
理事长受教育年限 EDU 反映合作组织管理者的经营能力
理事长年龄 AGE 反映合作组织管理者的管理经验和认知能力
理事会成员数量 MEM 反映合作组织的治理结构
资产总规模 万元 CAP 反映合作组织运营规模的大小
合作组织成员培训次数 TRA 反映合作组织对农业技术信息获取和掌握的能力
统一销售比例 % SAL 反映合作组织的内部控制程度
有无享受政府补贴 GRA 反映政府对合作组织的支持引导力度
合作组织经营时间 TIM 反映合作组织生产经营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土地细碎化程度 m2/块 LAN 反映合作组织的机械化程度
电子商务使用情况 ECO 反映合作组织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水平

1.3 数据来源

该文所使用的数据源于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于2019年7月对山西省原平市同川镇、轩岗镇、段家堡乡等14个乡镇的126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地调研(图3)。调研采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研内容包括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的基本情况与外部经营环境。样本通过分层抽样与典型抽样的方法获取,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38份,收回问卷13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样本126个。

图3 2019年原平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调研样本点空间分布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测算结果与分析

依托126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投入产出数据,借助R软件中的Benchmarking程序包分别基于投入导向型的CCR模型、BCC模型以及Bootstrap-DEA模型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进行计算。原始效率值及修正后的真实效率值的对比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原平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修正前后对比

图4可知,原平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的修正值均小于传统DEA方法测算得到的效率值。这说明,初始DEA模型倾向于高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而修正后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值更能准确反映各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情况。为进一步检验初始DEA效率值与Bootstrap修正后结果之间的差异,该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两种方法对原始值和修正值进行非参数检验(表3)。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效率值具有显著差别(显著性水平1%)。

表3 初始DEA效率值与Bootstrap修正值的非参数检验结果
效率值Mann-Whitney U检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
Z值渐进显著性Z值渐进显著性
技术效率 -4.210 0.000 3.024 0.000
纯技术效率 -4.756 0.000 3.528 0.000
规模效率 -3.053 0.002 2.835 0.000

根据测算的修正值结果(表4)可知,样本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745,标准差为0.148,这反映出原平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但资源投入仍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无效投入的情况,且不同合作组织之间呈现一定差异性。由此可见,样本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仍需要通过改进投入结构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提升合作组织的市场竞争力。从纯技术效率来看,126个决策单元的平均纯技术效率为0.829,效率值在0.8~1.0的合作组织占样本总数的64.29%,而从样本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效率来看,规模效率平均值高于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95,这表明影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纯技术效率,提高合作组织的技术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要比改变组织规模更有利于实现合作组织效率的提升。此外,效率值的分布情况显示,规模效率在0.8~0.9和0.9~1.0的占比分别为23.02%、55.56%,两者总和高达78.58%,这说明多数合作组织具有相对较高的规模效率水平。总体而言,样本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需要改进资源配置与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使其达到效率前沿。

表4 原平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值分布
效率范围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频数频率(%)频数频率(%)频数频率(%)
0.3~0.4 7 5.56 0 0.00 1 0.79
0.4~0.5 3 2.38 0 0.00 1 0.79
0.5~0.6 12 9.52 3 2.38 4 3.17
0.6~0.7 14 11.11 13 10.32 4 3.17
0.7~0.8 28 22.22 29 23.02 10 7.94
0.8~0.9 55 43.65 52 41.27 29 23.02
0.9~1.0 7 5.56 29 23.02 70 55.56
1.0~1.1 0 0.00 0 0.00 7 5.56
总数 126 100.00 126 100.00 126 100.00
平均值 0.745 0.829 0.895

考虑到不同类型农作物的生产及市场差异特征,该文根据126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品生产类型,将其进一步划分为粮食类、水果蔬菜类和中药材类3种类型,效率测算结果如图5所示。粮食类、水果蔬菜类和中药材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技术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732、0.785和0.796,这表明调研地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技术效率整体来说效果可观,但3类合作组织的技术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中药材类合作组织的技术效率相对其他两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优势较为明显,这与中药材类产品自身特性以及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有关。在纯技术效率方面,3类合作组织的平均效率值分别为0.826、0.838和0.842,说明水果蔬菜类和中药材类合作组织更加注重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引进和发挥现代农业技术、设备的作用,通过提高合作组织管理能力、优化资源投入配置等方式实现效率的提升。

图5 原平市不同类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比较

规模效率方面,样本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资源要素投入处于比较理想的规模范围,但相对其他两类合作组织具有较高效率水平,粮食类合作组织的规模效率水平偏低(仅为0.882,水果蔬菜类和中药材类合作组织的规模效率分别为0.933、0.943)。这表明调研地区粮食类合作组织受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影响深刻,小规模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亟需适度扩大粮食类合作组织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和服务的规模,增进合作组织发展中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此外,对不同类型合作组织效率值进行比较可知,粮食类合作组织整体效率相较其他2类合作组织差距较为明显,就现有的投入水平来看,大多数粮食类合作组织效率偏离了生产前沿面,存在要素投入冗余、效率损失的现象,在内部管理方式、资源利用能力、新技术运用等方面问题突出,阻碍了合作组织对生产要素更有效率的使用。

2.2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所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于SPSS 19.0统计软件得到回归结果(表5)。模型回归结果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统计检验,说明模型整体显著,R2值依次为0.749、0.809和0.719,均为较高水平,表明模型拟合较好。此外,为了确保模型回归结果可信,该文进一步对10个自变量进行了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各自变量的方差膨胀系数均小于5,说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关系。

表5 原平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与各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解释变量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系数T统计量系数T统计量系数T统计量
常量 0.744*** 7.214 0.627*** 9.282 0.490*** 4.515
EDU 0.161*** 2.369 0.014 1.196 0.030 0.672
AGE 0.099 0.435 0.066*** 2.660 -0.372 -0.996
MEM -0.042 -1.367 -0.093*** -4.519 0.066*** 2.660
CAP 0.159* 1.861 0.028 0.547 0.356*** 9.282
TRA 0.498** 2.161 0.751*** 12.199 0.009 0.996
SAL 0.131 0.415 0.099 0.782 0.442*** 12.199
GRA -0.013 -1.301 0.015 0.560 0.063* 1.873
TIM 0.002 0.190 0.004*** 5.774 0.095 0.438
LAN -0.184** -2.573 -0.004*** -5.772 -0.719*** -3.468
ECO 0.212*** -6.827 0.161*** 2.369 0.183*** 10.581
R2 0.749 0.809 0.719
Sig 0.000 0.000 0.000
DW 1.893 2.171 1.873
样本量 126 126 126

表5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各自变量因素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的影响差异明显,具体分析如下。

(1)理事长受教育年限和年龄在1%的统计水平上分别显著正向影响合作组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理事长作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日常运营的直接管理者,其人力资本素质和能力状况对合作组织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上回归结果表明,理事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在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越强,尤其是在发展战略选择、市场信息获取、有限资源配置、应对外部风险、接受新技术知识等方面的能力更加出众,有利于促进合作组织的长远发展。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社会资源、工作经验积累将更加丰富,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也将随之增强。

(2)理事会成员数量对合作组织纯技术效率正向影响显著,但与规模效率负向相关。这说明,伴随理事会规模的逐渐扩大,合作组织成员之间的内部沟通和协调成本大幅上升,理事会决策和监督效率降低,制约了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理事会成员人数越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规模越大,则其规模经济及竞争效应越显著,生产边际成本越低。

(3)资产总规模与合作组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显著正向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规模越大,则经济实力越强劲,有充裕的资金保障其引进、更新生产设备,吸纳先进生产技术和高素质专业人才,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实施品牌推广战略等,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获取较高的附加值收益。

(4)合作组织成员培训次数与其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显著正相关,而且对两者的统计相关性分别达到了0.498、0.751。这说明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好的回报,增加合作组织的人力资本积累是提升合作组织效率的关键因素。加大合作组织成员培训力度,通过组织成员学习掌握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知识,将显著提升合作组织人力资源水平、科学管理水平。

(5)统一销售比例对合作组织规模效率存在显著正面作用。这可能是因为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农产品统一销售服务有助于改善普通农户面对复杂市场竞争环境时的孤立、弱势地位,扩大产品销售规模,增强农户的市场谈判能力,节省交易费用,降低小农户的产业风险。为规避分散销售模式带来的市场风险,合作组织成员对统一销售服务的需求强烈,同时也将激发其参与合作组织事务的热情。

(6)有无享受政府补贴对合作组织规模效率在10%水平上统计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这说明政府补贴和福利政策能够帮助合作组织缓解资金紧张的窘境,提高其资金实力,从而促进合作组织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投资回报高的项目,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增强农产品综合加工及转化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并获取更高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收益。

(7)合作组织经营时间对其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表明,从事合作组织的经营时间越长,对于合作组织生产活动的考量、组织人员的配备以及农产品的市场销售等一系列经营问题都具有更加丰富的处理经验。相较于经营时间短的合作组织在行业状况、规章制度建设和管理人才等方面更具优势,能够帮助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资本和劳动等基本要素资源投入的效率。

(8)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合作组织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一般而言,土地细碎化会带来规模不经济,细碎分散的土地使得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投入、农机作业成本以及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更低。另一方面,土地分散加大了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推广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供给的难度,制约了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改善。

(9)电子商务使用情况对合作组织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可能是因为随着“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服务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愈发突出,农村电子商务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兴业态。借助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自建网站等电子交易服务网络有助于特色品牌宣传推广、畅通市场交易信息、缩短产品流通环节等,为合作组织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以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发挥了关键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进入量质并重新阶段,培育高效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该文基于传统农区原平市14个乡镇的126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研数据开展了实证研究,利用Bootstrap-DEA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估了样本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政府明确传统农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改进方向,科学引导其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该文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结论。

(1)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总体上效率水平较高,但仍存在无效投入的情况。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今后合作组织需加强制度改进、革新生产设备与技术、提高合作组织的治理水平。

(2)粮食类、水果蔬菜类和中药材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水平差异明显,粮食类合作组织仍然面临小农户、大市场的发展困境,相较其他两类合作组织差距明显,在要素配置、管理方式、技术引进等方面存在短板。

(3)加大合作组织成员培训力度,提升其人力资本水平,积极探索发展电子商务模式对合作组织效率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而细碎分散的土地则会带来规模不经济,增加单位产出成本,阻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提升。

3.2 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针对传统农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改进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管理,健全其内部管理运营机制,强化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理事长、理事会等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其组织管理和经营决策能力。构建农村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扶持体系,着力引进专业管理人员和应用型技术人员,加强农业技术引进、推广,有效提升合作组织纯技术效率。

(2)全面联合、优化粮食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进横向联合与纵向合作,加快农业资源、人力资源整合,促进相似属性的合作组织在技术、劳动、资本等方面的交流。同时,对于组织规模小、经营绩效差、市场竞争弱的合作组织鼓励通过企业兼并的方式实现规模效益。

(3)加大对合作组织成员培训的投入力度,支持农民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增强其现代化农业技术和产品营销知识水平。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创新思路,培养、扶持农村电商人才,实施安全品牌战略,促进互联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电子商务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应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合理高效的土地流转,围绕土地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参考文献

1

芮旸, 杨钰华, 韩静, . 县域高质量果业专业合作社发育的空间归因——基于陕西省省级示范社数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 42(5): 82-92. [百度学术

2

杨天荣, 李建斌. 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农业技术应用的视角.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0, 33(6): 84-92. [百度学术

3

杨久栋, 马彪, 彭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融合型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 农业技术经济, 2019, 293(9): 105-113. [百度学术

4

樊胜岳, 梁宇程. 农民合作社的基本能力对其规范程度的影响——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1): 74-81. [百度学术

5

陈萌山. 关于“三农”政策调查研究的认识与思考. 农业经济问题, 2019, 475(7): 4-9. [百度学术

6

曾旭晖, 郭晓鸣. 传统农区宅基地“三权分置”路径研究——基于江西省余江区和四川省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案例. 农业经济问题, 2019, 474(6): 58-66. [百度学术

7

邓祥征, 梁立, 吴锋, . 发展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区域均衡发展. 地理学报, 2021, 76(2): 261-276. [百度学术

8

Thomsen M R, Eidman V R. The scale efficiency of local supply and grain marketing cooperatives in the Upper Midwest. Journal of Cooperatives, 2004, 18(14): 18-31. [百度学术

9

Mohammadi M H, Sadr A S M. A study of economic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cooperatives in Qomrood plain, using stochastic frontier an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6, 11(4): 15-29. [百度学术

10

Mojo D, Fischer C, Degefa T. The determinants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membership in coffee farmer cooperatives: Recent evidence from rural Ethiopia.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7, 50: 84-94. [百度学术

11

Skevas T, Grashuis J.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patial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grain marketing cooperatives in the US Midwest. Agribusiness, 2020, 36(1): 111-126. [百度学术

12

Galdeano-Gomez E.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FP analysis on marketing cooperatives. Applied Economics, 2008, 40(14): 1873-1888. [百度学术

13

Tipi T, Yildiz N, Nargeleçekenler M, et al. Measuring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determinants of efficiency of rice (Oryza sativa) farms in Marmara region, Turkey. 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09, 37(2): 121-129. [百度学术

14

陈江华, 李道和, 康小兰, .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4): 37-47. [百度学术

15

李彪, 李旭, 陈珂. 基于效率分解视角的林业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2): 152-160. [百度学术

16

孔令英, 王云. 基于DEA-Tobit模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分析——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实证.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 42(7): 175-182. [百度学术

17

崔宝玉, 徐英婷, 简鹏. 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测度与改进“悖论”. 中国农村经济, 2016, 373(1): 69-82. [百度学术

18

金贵, 邓祥征, 赵晓东, . 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特征. 地理学报, 2018, 73(7): 1242-1252. [百度学术

19

Deng X, Gibson J. Improving eco-efficiency for th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 case study in Shandong, China.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9, 144: 394-400. [百度学术

20

Simar L, Wilson P W.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efficiency scores: How to bootstrap in nonparametric frontier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1998, 44(1): 49-61. [百度学术

21

Simar L, Wilson P W.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in two-stage, semi-parametric models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007, 136(1): 31-64. [百度学术

22

Song M, Li H. Estimating the efficiency of a sustainable Chinese tourism industry using bootstrap technology rectification.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9, 143: 45-54. [百度学术

23

杨丹, 刘自敏, 徐旭初. 环境异质性、合作社交叉效率与合作关系识别. 农业技术经济, 2015, 239(3): 33-45. [百度学术

24

张超. 合作社公共服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的调查. 财贸研究, 2016, 27(3): 63-71. [百度学术

25

周月书, 俞靖. 规模农户产业链融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2018, 276(4): 65-79. [百度学术

26

黄祖辉, 朋文欢. 农民合作社的生产技术效率评析及其相关讨论——来自安徽砀山县5镇(乡)果农的证据. 农业技术经济, 2016, 256(8): 4-14. [百度学术

27

冯娟娟, 田祥宇, 霍学喜. 改善经济环境有助于提高农民合作社治理效率吗?——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农村经济, 2019, 442(8): 87-95. [百度学术

版权所有: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电话:010-82109628、82109647 电子邮件:quhuabjb@caas.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39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