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 首页 | 主办单位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作者指南 | 刊物订阅 | 下载中心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期刊界
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丘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时空分异与演变特征

以重庆市为例

  • 刘竞宇 1
  • 梁靖茹 1
  • 张仕超 1,2
  • 赵浣玎 1
  • 熊熙 1
1.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2.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

中图分类号: F321.1F325.1

最近更新:2022-04-12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216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EN
目录contents

摘要

目的

以重庆市为例, 基于2001—201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面板数据,探究丘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时空分异与演变特征,以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文章采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 L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时空分异和演变特征展开研究。

结果

(1)从时间序列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变化呈现3个增长阶段:2001—2006年低速增长,2007—2010年快速增长,2011—2018年缓慢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由少变多并逐步趋向综合类发展;(2)在空间扩展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先从渝西、渝中地区向渝东北扩展,再扩展至三峡库区带,但不同产业类型各阶段空间分布特征相异且变化明显;(3)在空间格局上,农民专业合作社除渝东南地区分布较少外其余地区均分布较广,除牲畜、家禽、花木、果蔬产业呈随机分布外,其余产业及合作社整体呈显著聚集分布;(4)不同产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空间尺度的依赖性不同。牲畜、家禽、花木、果蔬、食用菌、粮油6类合作社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集聚强度先增强后减弱;(5)空间集聚分布呈现差异化,各产业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形成单个或多个集聚中心,主要聚集中心为奉节县、渝西地区。

结论

自2001年以来,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改变了原本主要以规模分散生产经营的家庭作业模式。因此,今后应依托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不断增强的消费需求,利用信息技术、科学管理办法,培育出更高效、更能凸显当地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也要扎实推进渝东南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养工程。

0 引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或提供、利用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自愿参与、联合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在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如期实现全面小康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有力地促进合作社的良序发[

1]。近年来,重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在推动振兴的进程中,依托独特丘陵山地资源禀赋,做优做强“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全市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50万户。作为衔接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载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然成为当前推进我国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力量。

国内外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都较为重视,但研究主题集中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

2-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评[4-5]、农户参与意[6-7]、农民专业合作社模[8-9]、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10-11]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供给与演[12-13]等方面的研究上,这些研究主要着眼于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组织的性质,或者是注重农民在其中的主体地位,从农户的视角去研究其意愿等,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空间分布格局之一动态过程的研究却很少看到。受主营农产品分布地域性规律、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特征也必然有着类型分[14]。基于地理学视角,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进行划分,对其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分析,发现其主导影响因素,对指导该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合理运行,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和生计改善有重要意[15]

综上所述,文章以重庆市作为研究区,重庆市境内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因其独特且复杂的地形构成,加之大城市与大农村的有机组合,造就了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殊空间分布和组合状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状况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化的进程及效益。该文以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借助ArcMap10.4选取最近邻指数、Ripley's L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分析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一研究内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与发展和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该研究数据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重庆市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地理坐标的获取,二是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的收集。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称,借助ArcMap10.4标记所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位置信息。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位置数据的可获取性原则,确定了截止2018年重庆市2 54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研究数据来源。结合ArcMap10.4软件进行数据转换,以重庆市县域行政区划作为底图的基础上得到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矢量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空间分布格局(图1)。

图1  2001—2018年不同产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空间分布

根据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情况并结合实际走访调查,按照其产业性质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划分为牲畜、家禽、花木、果蔬、食用菌、粮油、烟草、综合、茶叶、中药材、农机、花椒、等12个类别,其分类体系表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养殖类数量所占比重最高,超总数的50%,其中牲畜类占27.22%,家禽类占25.18%;其余为种植类,其数量所占比重小于总数的50%,其中花木类、果蔬类、食用菌类和粮油类均占总数的4%以上,烟草类、综合类、茶叶类以及中药材类均小于总数的2%。

表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类型分类及其占比
产业类别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比(%)
牲畜 692 27.22
家禽 640 25.18
花木 369 14.52
果蔬 355 13.96
食用菌 212 8.34
粮油 112 4.41
烟草 44 1.73
综合 35 1.38
茶叶 32 1.26
中药材 30 1.18
农机 13 0.51
花椒 8 0.31

1.2 研究方法

1.2.1 最近邻指数

最近邻指数分析法(Nearest Neighbor Index,NNI)是基于空间距离的方法,其原理是在实际数据中任意选取其中一点,并将其离得最近的点的平均距离(D0¯)与随机分布模式下的预期最近邻距离(DE)进行比较,以其比值来判断“点”的空间聚集性。实际最近邻平均观测距离公式[

16]

D0¯=1n1i=1ndi (1)

式(1)中,di是指第i个点与其最近邻点之间的距离;n1是点数。

预期最近邻平均距离计算公式:

DE=12n2/A (2)

式(2)中,n2为每种产业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A为研究区域面积。然后计算二者比值,用近邻比(NNI)表示,当近邻比小于1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呈集聚分布;当近邻比接近1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呈随机分布;近邻比大于1时均匀分布。为更好地反映实测平均距离和预期平均距离偏离程度,用正态分布检验得出Z值及其置信水平。

1.2.2 Ripley's L指数

Ripley's K函数是以某定点为圆心,通过一定搜索半径d来统计圆内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的函数,即该圆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平均数与研究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密度的比值,当d达到其空间特征尺度时(L(d)值达到最大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集聚强度最大,集聚规模(该圆的面积)也达到最大。其计算公式[

17]

Kd=An2i=1nj=1nIduij         ij (3)

式(3)中,A是研究区域面积;n为研究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d表示空间尺度;uij为农民专业合作社i和农民专业合作社j之间的距离,当uijd时,Idu= 1,反过来则为0,为更好地解释实际空间格局,提出了L函数代替K[

18],由此可得:

Ld=Kt/π-d (4)

式(4)中,当Ld>0,合作社在空间尺度范围r内服从聚集分布;当Ld=0时,服从随机分布;当Ld<0时,服从均匀分布。用Monte-Carlo拟合检验计算上下包迹线,即置信区间。99%的置信水平拟合次数为100次,若值在上包迹线以上,则服从聚集分布,且最大聚集强度和聚集规模出现在偏离置信区间的最大值处;若值落在上下包迹线之间,服从随机分布;若值小于下包迹线,则为均匀分布。

1.2.3 核密度分析

地理信息的空间密度分析依据输入的点要素数据集计算整个区域的数据集聚状况,从而产生一个连续的密度表面。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是基于数据密集度函数聚类算法是一种空间密度分析方[

19-20],能直观地表现研究对象的分布概率,核密度值的高低代表研究对象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程度。分析过程中赋予样方中心点邻近事件xi较高权重,而距离中心点x较远的事件被赋予较低权重,其方程定义为:

hx=1nhdi=1nKx-xih (5)

式(5)中,Kx-xih表示核函数形式,通常取对称的单峰概率密度函数;h为带宽,是定义平滑量大小的自由参数;d为数据的维度;n为带宽范围内的点i的点数。

2 结果分析

2.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时间演变

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的时间动态变化呈现先低速增长,随之快速增长,后缓慢增长的特征(图2)。其中,2001—2006年为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低速增长期,此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农业经营模式缺乏有关政策、法律的支持,并受限于农村传统土地所有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开发不够深入,导致其分布散漫,新增合作社每年呈平稳波动变化。期间食用菌、花木、家禽、牲畜4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占主导,2001年合作社产业类型仅有食用菌一类,2002年之后被花木、家禽、牲畜、果蔬等类型的合作社逐步取代。2007—2010年为快速增长期,随着200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大力号召农民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给予合作社财政、税收、用地、保险、补贴等政策上的扶持。在政策有利的环境下,合作社类型更加多样化,牲畜、家禽两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明显。2011—2018年为缓慢增长期,经过多年发展,各类合作社受到政策的刺激逐渐减弱。从结构变化看,2001—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由最初单一类型产业逐渐发展为多样化类型产业,相关政策、法律的颁布后刺激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且不同产业类型合作社不断出现。2010年以后,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出现减少并逐渐趋于综合类,各类合作社为规避风险其产业类型逐渐演化为综合类。

图2  2001—2018年重庆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时间扩展及内部结构变化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空间扩展

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时间演变的阶段性,该文进一步采用核密度估计对低速增长期(2001—2006年)、快速增长期(2007—2010年)、缓慢增长期(2011—2018年)3个阶段的各产业类型农民合作社空间扩展特征进行分析(图3)。从整体来看,合作社在3个阶段空间分布变化明显。2001—2006年合作社整体在渝中、渝西分布较广,渝东地区有少量分布,以主城区为主要集聚中心。2007年合作社进入快速增长期,该阶段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分布范围明显扩大,全市广泛分布。在上一阶段基础上合作社向东北部扩展,渝东南地区虽热度不高但也有分布。2011—2018年合作社建设热度降低,持续发展,增长量较上一阶段有所下降,空间分布变化较小,主要沿三峡库区带分布,具体如下。

图3  2001—2018年不同发展阶段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空间扩展特征

从整体来看,合作社在3个阶段空间分布变化明显。2001—2006年合作社整体在渝中、渝西分布较广,渝东地区有少量分布,以主城区为主要集聚中心。这一阶段合作社起步发展,数量较少。可能受到政策影响在全市合作社建设、发展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因此合作社较集中在主城区及其周边发展。2007年合作社进入快速增长期,该阶段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分布范围明显扩大。全市广泛分布,在上一阶段基础上合作社向东北部扩展,渝东南地区随热度不高但也有分布。在奉节县形成单核集聚中心,北碚区形成次级集聚中心。奉节县利用其自身农业生产优势条件大力发展合作社,北碚区依托原有合作社基础持续发展。此阶段各级政策出台刺激了全市各地,推动了合作社的建设、发展。2011—2018年合作社建设热度降低,持续发展,增长量较上一阶段有所下降,空间分布变化较小,主要沿三峡库区带分布。主要集聚中心变化不大,仍以北碚区和奉节县为代表。该阶段合作社建设逐渐趋向成熟,因此增长量减少。

牲畜、家禽、果蔬、粮油、农机及烟草6类合作社在不同阶段数量变化符合整体合作社的时间演化特征,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2001—2006年牲畜类合作社在空间分布上呈3个集聚中心,分别是渝东地区的单核心集聚中心、渝中地区呈“倒T”型的集聚中心及渝西地区双核心集聚中心。此阶段牲畜类合作社开始发展数量较少,分布较集中。2007—2010年牲畜类合作社空间分布较上一阶段变化明显,在全市范围内连片分布,主要集聚中心位于渝东的奉节县,奉节县地形以中、低山为主且长江及其支流流经该地为牲畜类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较上一阶段,2007—2010年各级政府积极响应有关政策,使得牲畜类合作社迅速发展。2011—2018年牲畜类合作社增长量少于上一阶段,其集聚中心仍以奉节县为主,分布范围变小。经上一阶段的快速发展,2011—2018年牲畜类合作社发展逐渐趋向饱和,因此增长量减少。2001—2006年家禽类合作社数量较少,在空间分布上呈多个集聚中心,最主要集聚中心位于涪陵区。2007—2010年家禽类合作社分布更加广泛,沿三峡库区带连片分布,主要集聚中心位于奉节县及其周边地区。家禽养殖受地形限制较小,受到政策支持广泛分布。2011—2018年家禽类合作社在空间分布上向渝东南地区扩展,主要集聚中心位于奉节县及周边地区,同时在万州区形成一个次级集聚中心。此阶段家禽类合作社发展趋向饱和,因此增长量较上一阶段有所减少。

花木、食用菌、综合3类合作社在各时间演化阶段合作社增加量持续增加。低速增长期花木类合作社在重庆市主城区形成单核集聚中心。此阶段花木类合作社是12类合作社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合作社,表明花木类合作社的建设发展有较好的基础。2007—2010年花木类合作社分布更加分散,主城区仍为主要集聚中心,整体集中分布于渝西地区。花木类合作社对市场区位的选择要求较高,为有更好的销售市场,其主要靠近主城区分布有利于花木的销售和保鲜。缓慢增长期花木类合作社增长量较上一阶段进一步增加,空间分布变化不明显。2001—2006年食用菌类合作社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两个单核集聚中心,均位于渝西地区。较上一阶段,2007—2010年食用菌合作社空间分布变化明显。合作社除渝东南地区分布较少,其余地区广泛分布,形成多个集聚中心,主要集聚中心位于北碚区和开州区。受到相关政策支持食用菌类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2011—2018年食用菌类合作社数量持续增加,与上一阶段相比合作社空间分布上向渝东南扩展。在渝东南形成一个“倒T”型集聚中心。除渝东南地区全市其他受地形因素限制较小的地区合作社都发展成熟,随着政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科学管理技术的进步使得渝东南地区开始得到发展,合作社逐渐增多。

茶叶、中药材、花椒3类合作社在快速增长期和缓慢增长期的增长量基本持平,保持热度持续发展。2001—2006年茶叶类合作社分布较少,在綦江区和丰都县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两个单核集聚中心。2007—2010年茶叶类合作社分布更加广泛,快速增长期的綦江区集聚中心范围扩大,覆盖整个渝西地区。在渝东形成一个次级集聚中心,依托适宜土壤及水资源多地开始发展茶叶种植这一特色产业。2011—2018年茶叶类合作社较上一阶段分布更加广泛,主要集聚中心发生变化。主要集聚中心出现在渝东地区的巫山县,该地区产出的云雾茶近年来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同时渝东南地区茶叶类合作社开始发展。中药材种植作为一类特色产业,其合作社在2007—2010年这一阶段开始出现。中药材类合作社分布较广,此阶段除渝西其余地区广泛分布,形成多个集聚中心。在垫江县、丰都县及其周边地区形成“纺锤”型集聚中心,在渝东和渝东南分别形成单核次级集聚中心。缓慢增长期渝西地区中药材合作社开始发展,其主要集聚中心位于渝东,沿渝东—渝东南呈连片分布。近年来传统产业类型合作社得到充分发展过程中,促进特色类合作社的建设、发展成为各地区合作社发展的重点。

2.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空间格局

总体来看,除渝东南地区分布较少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余地区均分布较广(图4)。这些地区都属于三峡库区带,有良好的水资源条件。渝东南地区地形崎岖,使农业生产活动受到阻碍。牲畜、家禽类合作社集中分布于奉节县和渝西地区。奉节县地形方面由于多为山地,有少量平缓河谷平坝,则不利于规模化的种植业发展,从而促进了如家禽类的畜牧业的发展。水资源方面,除长江流过奉节县境内外,还有数条河流流经奉节县境内。渝西地区地形方面以丘陵为主,水资源方面有长江、嘉陵江、涪江三江流经境内,为该地区提供充足优质的水源。花木类合作社集中分布于主城区的北碚区、南岸区和巴南区,上述3区原本有较多花木培育基地,产业基础较好,且由于鲜花的销售要求时效性,而主城区是鲜花的主要市场,使上述3区有着发展花木类合作社的区位条件。果蔬类合作社主要集中分布于中部构造平行岭谷区和渝西地区,该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相对平坦利于耕作,长江、嘉陵江、涪江从境内流过,水资源丰富,为水果、蔬菜种植提供良好条件。食用菌类合作社广泛分布于重庆市各个区县,重庆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类气候适宜食用菌生长,因此食用菌类合作社的分布基本不受限制。烟草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分布于奉节县,该地区土壤以黄褐土为主,这类中性至微酸性土壤适宜烟草种植,加之奉节县以山地为主,山区排水性能好,为烟草种植提供理想环境。茶叶类合作社主要分布在永川、南川、秀山3个区县,永川县的“永川秀芽”已打造出名茶品牌,南川区和秀山县也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在重庆市茶叶产业“十三五”规划中,将永川、南川和秀山3个区县纳入核心发展茶产业综合示范区。其余产业类型合作社广泛分布于重庆市各个区县。

图4  2001—201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时空分异

2.3.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空间集聚性

利用 ArcGIS10.4软件计算得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最近邻指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研究区域内所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最近邻比小于1,Z score为-45.978 385,呈现显著聚集。牲畜、家禽、花木、果蔬、食用菌、粮油、烟草及农机八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Z值均小于-2.58,即说明这几类合作社在空间区域内呈显著聚集分布,其中牲畜、家禽、花木类合作社聚集性强于其他类别。综合、茶叶、中药材及花椒4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Z值介于-1.65~1.65,说明这几类合作社在空间区域内呈随机分布,其中花椒类聚集性强于其他3类。由于综合、茶叶、中药材和花椒4类合作社对于原材料依赖性较强,从而在发展过程中不利于集聚发展,因此多为随机分布。

表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空间聚集性分析
产业类型近邻比(NNI)Z score置信水平(P值)空间分布类型
牲畜 0.349 3 -23.750 373 0 显著聚集
家禽 0.440 5 -18.819 160 0 显著聚集
花木 0.296 1 -22.476 102 0 显著聚集
果蔬 0.545 4 -6.317 307 0 显著聚集
食用菌 0.537 3 -7.692 013 0 显著聚集
粮油 0.532 2 -5.896 594 0 显著聚集
烟草 0.363 8 -8.403 546 0 显著聚集
农机 0.725 9 -2.707 595 0.006 777 显著聚集
综合 0.767 8 -1.104 041 0.269 575 随机
茶叶 0.716 0 0.055 015 0.956 127 随机
中药材 0.766 9 0.127 939 0.898 197 随机
花椒 1.463 4 1.583 100 0.113 399 随机

2.3.2 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尺度格局变化

2002—2018年成立的2 542户农民合作社中牲畜、家禽、花木、果蔬、食用菌和粮油类农民合作社数量分别达到692户、640户、369户、355户、212户 和112户,累计达93.64%,而烟草、茶叶、中药材、农机、花椒和综合型农民合作社数量相对较少,均不足50户。为此,该部分借助 Crimestat3.3软件,采用Ripley's L函数并根据Monte Carlo模拟检验,设定多个不同空间尺度,重点对牲畜、家禽、花木、果蔬、食用菌和粮油6类产业农民合作社多尺度下空间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由图5可知,全市牲畜、家禽、花木、果蔬、食用菌和粮油6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曲线均位于上下包迹线以上,表现为集聚分布。这6类合作社的空间分布格局趋势基本一致,在Ld最大值的空间尺度出现前,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集聚强度增强,Ld值逐渐远离上下包迹线;出现Ld最大值的空间尺度后,集聚强度随着空间距离增大而减弱,Ld值逐渐靠近包迹线。它们的特征空间尺度分别为59.30km、58.43km、57.74km、82.34km、82.48km、48.42km,其中花木、牲畜、烟草、家禽类合作社的集聚强度指数较高依次为118.75、105.82、66.63、57.43。由此可知,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空间分布格局对空间尺度依赖程度不同,这与各类合作社的产业性质、市场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花木、牲畜、家禽3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早,合作社数量逐年增加,其中花木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市场区位指向最明显,因此这类合作社聚集度最高。

图5  2018年各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Ripley's L指数变化

2.3.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核密度分析

利用ArcGIS10.4软件的Kernel density工具,基于201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空间分布格局数据,同样重点对牲畜、家禽、花木、果蔬、食用菌和粮油6类数量较多的农民合作社进行核密度分析,进一步揭示不同产业类型合作社发展的高密度区(图6)。不同产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空间上集聚分布有所差异,均形成单个或多个集聚中心,其主要集聚中心为奉节县和渝西地区,但如食用菌类合作社集聚中心合川区和荣昌区距离较近,呈现连片分布的特征。牲畜类合作社集聚中心位于奉节县以单个中心呈“T”型集聚,北边分布密度高于南边。该地区以中、低山为主,林草资源丰富,利于牲畜类合作社发展。家禽类合作社在空间上形成多个集聚中心,主要位于奉节县和永川区,合作社均匀向四周蔓延。花木类合作社集聚中心位于北碚区以单个中心呈圆形集聚。果蔬类合作社呈多中心带状分布,其受限因素少,分布于三峡库区带,主要集聚中心位于奉节县、万州区、长寿区、江津区,此片区水资源丰富,且地形以低山、浅丘为主有利于种植业发展。食用菌类合作社呈多中心连片分布,其广泛分布于全市,主要集聚中心位于合川区、荣昌区和石柱县。粮油类合作社在空间上形成多个中心集聚中心,主要位于以奉节县为中心的渝东地区、梁平区为中心的中部地区、以江津区为中心的渝西地区以及彭水县。其中被誉为“蜀东鱼米之乡”的梁平区最为集中,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

图6  2018年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核密度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持续增加且呈阶段性。在时间分异上,主要受到政府及有关政策因素的影响。2001—2006年为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低速增长期,随着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重庆市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总体数量随着时间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增长速度有着一定的差异,2007—2010年为快速增长期,2011—2018年为缓慢增长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类型由少变多且逐步向综合类发展。

(2)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空间扩展方面,整体及不同产业类型合作社各阶段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先从渝西、渝中地区向渝东北扩展,再扩展至三峡库区带,但不同产业类型各阶段空间分布特征相异且变化明显。牲畜类合作社先于渝东、渝中、渝西多地区发展呈多个集聚中心,后以奉节县为主要集聚中心在全市广泛分布。家禽类合作社先以涪陵区为主要集聚中心向三峡库区带扩展,且集聚中心转移至奉节县及周边地区,后再向渝东南扩展。花木类合作社第一阶段主要分布于主城区,随后分布范围扩大,第三阶段较上一阶段空间变化不明显。茶叶类合作社先少量分布于綦江区和丰都县,后以綦江区为主要集聚中心扩展,第三阶段集聚中心转移至巫山县,且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类合作社起初除渝西地区其余地区广泛分布,随后以渝东为主要集聚中心沿渝东—渝东南连片分布。

(3)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在空间格局上,除渝东南地区分布较少外其余地区均分布较广。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不同类型合作社空间分布有所差异。如牲畜、家禽类合作社主要分布于奉节县及渝西地区,花木类合作社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及其周边地区,果蔬类合作社主要分布在重庆中部及渝西地区,食用菌类合作社广泛分布于全市范围内,烟草类合作社主要分布地为奉节县,而茶叶类合作社分布地以永川、南川、及秀山3区县为主。

(4)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空间集聚性方面,整体及多数产业类型合作社呈现显著集聚,少部分呈现随机分布特征。除综合、茶叶、中药材及花椒4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呈随机分布,其余类型合作社均呈显著集聚,牲畜、家禽、花木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聚集性强于其他类别。

(5)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空间分布格局对空间尺度依赖程度不同。牲畜、家禽、花木、果蔬、食用菌、粮油和烟草6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曲线大于上包迹线,这6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空间分布格局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集聚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在其对应的特征空间尺度内,花木类合作社集聚强度最高。

(6)各产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空间分布的高密度区有所差异,均形成单个或多个集聚中心,其主要集聚中心为奉节县和渝西地区。其空间集聚分布主要受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因素影响。三峡库区带以低山、丘陵为主,水资源丰富,使该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空间集聚明显。

3.2 讨论

该研究尝试从自然地理学角度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时间和空间的这一动态演变过程的演变规律和不同产业类型合作社的发展差异。以往学者多从经济学、经济地理学角度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问题,自然地理学角度研究尚不多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区位选择与发展具有实践参考意义。

该文数据尚存缺陷。截止2018年,重庆市共有超3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该研究仅依照可获取原则选取了其中的2 54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产业类型划分为12类进行研究。研究深度有待挖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时空分异和演变规律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文在影响因素这一块仅仅对地理环境这一因素在不同尺度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空间分布的影响着重进行分析。今后研究应继续深挖更小尺度地域合作社时空演变的主控因素。

参考文献

1

宋瑛, 朱美, 张驰. 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农增收减贫绩效研究——基于黔、渝623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 特区经济, 2019, 368(9): 53-59. [百度学术] 

2

樊胜岳, 梁宇程. 农民合作社的基本能力对其规范程度的影响——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1): 74-81. [百度学术] 

3

黄佳民, 张照新.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定位与实践角色.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4): 188-195. [百度学术] 

4

李道和, 陈江华.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分析——基于江西省调研数据. 农业技术经济, 2014(12): 65-75. [百度学术] 

5

崔宝玉, 简鹏, 王纯慧. 农民专业合作社: 绩效测度与影响因素——兼析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4): 106-115. [百度学术] 

6

马彦丽, 施轶坤. 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行为及其转化——基于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40个农户的实证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2012(6): 101-108. [百度学术] 

7

罗玉峰, 邓衡山, 陈菲菲,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参与: 自选择还是被参与.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38(1): 103-110. [百度学术] 

8

张滢. 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识别与治理机制——两种基本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的比较. 中国农村经济, 2011(12): 14-24. [百度学术] 

9

秦中春. 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的一种选择——基于苏州市古尚锦碧螺春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制的调查. 中国农村经济, 2007(7): 60-66. [百度学术] 

10

李静怡, 龙欢, 彭小珈.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模式探究——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视角. 中国集体经济, 2018(3): 78-79. [百度学术] 

11

刘乐, 徐璋勇, 王峰虎, .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述评. 未来与发展, 2014(3): 30-34. [百度学术] 

12

郭庆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及成长的制度供给. 中国农村经济, 2013(4): 4-11. [百度学术] 

13

张连刚, 支玲, 谢彦明, .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顶层设计: 政策演变与前瞻——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回顾. 中国农村观察, 2016(5): 10-21. [百度学术] 

14

芮旸, 韩静, 王茜睿, . 基于GIS的陕西省苹果专业合作社空间格局分析.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9, 34(1): 69-76. [百度学术] 

15

孙欣, 毕如田, 丁一, . 贫困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究——以左权县清漳河流域四乡镇为例.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8): 129-137. [百度学术] 

16

胡美娟, 李在军, 侯国林, . 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及其多尺度特征. 经济地理, 2015, 35(6): 202-208. [百度学术] 

17

张东菊, 左平, 邹欣庆. 基于加权Ripley's K-function的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为例. 生态学报, 2015, 35(8): 2703-2711. [百度学术] 

18

Giuliani D, Arbia G, Espa G. Weighting Ripley's K-Function to account for the firm dimension in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concentration.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012, 37(3): 251-272. [百度学术] 

19

祝汉收, 刘春霞, 李月臣.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测度及时空演变分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5(5): 63-71. [百度学术] 

20

赵宏波, 余涤非, 苗长虹, . 基于POI数据的郑州市文化设施的区位布局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地理科学, 2018, 38(9): 1525-1534. [百度学术] 

版权所有: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电话:010-82109628、82109647 电子邮件:quhuabjb@caas.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39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