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受人力资源禀赋(黑土地保护责任义务认知、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自然资源禀赋(自有承包地面积、是否签订承包合同、是否转入黑土地、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经济资源禀赋(农业收入、家庭总收入),社会资源禀赋(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参与土地托管)和信息资源禀赋(政府是否宣传黑土地保护政策、是否为中心村)的显著正向影响;上述因素除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自有承包地面积、是否转入黑土地、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农业收入、是否为中心村外均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黑土地作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黑土区总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不足7%,具有极高的资源稀缺性。中国东北黑土区总面积109万k
中国农业的典型特征是大国小农,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主体。作为黑土地利用的直接参与者,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直接影响黑土地保护成效,深入分析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对政府制定政策引导农户加强黑土地质量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总体上,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受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耕地特征及政策环境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影
综合来看,无论是研究农户耕地保护行为,还是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现有研究关注的视角较为广泛,但研究的系统性、逻辑性还有待提升。同时,黑土地作为耕地的一种特殊类型,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其保护技术有更加明确的政策指向,因而有关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综合现有研究文献,无论是耕地保护,还是具体的黑土地保护,作为直接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户来说,都是基于内外部条件,即资源禀赋所做的理性决
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指出资源的稀缺性与要素价格相对关系对农户要素替代和诱致性技术变迁过程的完成起决定性作用。而要素替代的程度与农户资源禀赋的强弱有关,农户尝试使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可以看作是一种诱致性技术变迁,因此探讨面对不同资源禀赋约束的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逻辑是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的重要实践。进一步的,石志恒与张可馨将客观资源禀赋和主观行为决策联系起来,并将文化、社会、自然、经济、物质纳入农户生产行为分析框架,认为农户生产行为受自身的资源禀赋影
(1)人力资源禀赋是农户自身劳动力的素质水
(2)自然资源禀赋是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外部自然资源的储量水
(3)经济资源禀赋是农户家庭的经济能力,是家庭资源的资本形
(4)社会资源禀赋主要体现为农户家庭在农村的社会网络关系,有经济往来的村落社会网络较为紧
(5)信息资源禀赋是农户生产经营行为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信息,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降低交易成

图1 资源禀赋影响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
黑龙江省兰西县位于松嫩平原东部,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漫川漫岗地形,属于典型的东北黑土区。该县下辖15个乡镇,共105个村庄,耕地资源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7.60%,是典型的黑土耕地资源富集区域。《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将兰西县列入黑土地保护任务实施重点县,2025年计划兰西县建成黑土地保护示范区6.57万h
该文从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及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两方面分别构建资源禀赋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的实证模型。
以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作为被解释变量,由于其为二分类变量,适宜采用二元Logistics模
(1) |
以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作为被解释变量,假设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表达式为:,分别表示农户黑土地技术采纳程度“非常低、比较低、一般、比较高、非常高。为可能影响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的变量向量。由于采纳程度是多元有序分类变量,故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进行实证分
(2) |
因变量为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具体结合研究区实际及相关学者有关黑土地保护技术的分类量
变量类型 | 变量名称 | 变量赋值 | 均值 | 标准差 |
---|---|---|---|---|
因变量 | 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 | 是=1,否=0 | 0.506 | 0.501 |
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 | 非常低=1,比较低=2,一般=3,比较高=4,非常高=5 | 2.016 | 1.183 | |
自变量 | ||||
人力资源禀赋 | 性别 | 男=1,女=0 | 0.692 | 0.462 |
年龄 | 岁 | 57.571 | 9.793 | |
受教育程度 | 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及以上=3 | 1.433 | 0.618 | |
黑土地保护责任义务认知 | 负有责任义务=1,不负有责任义务=0 | 0.744 | 0.437 | |
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 | 会带来收益=1,不会带来收益=0 | 0.721 | 0.449 | |
自然资源禀赋 | 自有承包地面积 | ln自有承包地面积 | 2.957 | 0.545 |
是否签订承包合同 | 是=1,否=0 | 0.785 | 0.411 | |
是否转入黑土地 | 是=1,否=0 | 0.375 | 0.485 | |
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 |
耕种土地面积与总块数的比值(h | 2.462 | 8.685 | |
经营黑土地质量 | 较差=1,中等=2,较好=3 | 2.279 | 0.737 | |
经济资源禀赋 | 农业收入 | ln农业收入 | 1.240 | 1.089 |
家庭总收入 | ln近3年年平均总收入 | 2.009 | 0.865 | |
家中是否有农机 | 是=1,否=0 | 0.513 | 0.501 | |
社会资源禀赋 | 是否加入合作社 | 是=1,否=0 | 0.192 | 0.395 |
是否参与土地托管 | 是=1,否=0 | 0.567 | 0.515 | |
经济往来亲友数量 | 较少=1,一般=2,较多=3 | 1.567 | 0.791 | |
信息资源禀赋 | 政府是否有宣传黑土地保护政策 | 是=1,否=0 | 0.683 | 0.466 |
是否在中心村居住 | 住房是否位于中心村,即村委会所在村屯:是=1,否=0 | 0.218 | 0.414 |
(1)人力资源禀赋,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黑土地保护责任义务认知、收益预期;
(2)自然资源禀赋,主要包括自有承包地面积、是否签订承包合同、是否转入黑土地、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经营黑土地质量;
(3)经济资源禀赋,主要包括农业收入、家庭总收入、家中是否有农机;
(4)社会资源禀赋,主要包括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参与土地托管、经济往来亲友数量。其中经济往来以借出款往来表征。同时,鉴于研究区以土地托管作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改革试点和推广模式的实际情况,具体以土地托管表征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
(5)信息资源禀赋,主要包括政府是否宣传黑土地保护政策、住所是否在中心村。
该文运用STATA26.0进行二元及多元有序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模型对数似然函数值(Log likelihood)分别为-157.819、-325.042,伪判决系数(Pseudo
变量 | 二元Logistics | 多元有序Logistics | ||
---|---|---|---|---|
人力资源禀赋 | 性别 | 0.674(-1.16) | -0.151(-0.53) | |
年龄 | 0.984(-1.04) | -0.016(-1.15) | ||
受教育程度 | 初中 | 1.039(0.11) | 0.266(0.94) | |
高中及以上 | 1.236(0.36) | 0.176(0.36) | ||
黑土地保护责任义务认知 |
4.99 |
1.86 | ||
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 |
0.48 | -0.333(-1.28) | ||
自然资源禀赋 | 自有承包地面积 |
2.66 | 0.448(1.44) | |
是否签订承包合同 |
1.99 |
0.86 | ||
是否转入黑土地 |
2.96 | 0.559(1.25) | ||
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 |
1.00 | 0.001(1.12) | ||
经营黑土地质量 | 一般 | 1.272(0.53) | -0.055(-0.15) | |
较好 | 1.027(0.06) | -0.380(-1.05) | ||
经济资源禀赋 | 农业收入 |
0.60 | -0.338(-1.57) | |
家庭总收入 |
1.75 |
0.45 | ||
家中是否有农机 | 1.490(1.28) | 0.286(1.08) | ||
社会资源禀赋 | 是否加入合作社 |
2.40 |
0.97 | |
是否参与土地托管 |
4.42 |
1.51 | ||
经济往来亲友数量 | 一般 | 0.693(-0.96) | -0.206(-0.61) | |
较多 | 0.672(-1.03) | -0.244(-0.78) | ||
信息资源禀赋 | 政府是否有宣传黑土地保护政策 |
3.62 |
0.94 | |
是否在中心村居住 |
1.85 | 0.477(1.47) | ||
常量 |
0.00 | — |
注: ***
黑土地保护责任义务认知对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及采纳程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农户对黑土地保护责任义务认知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农户保护黑土地,也说明政府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责任义务的压实与农户对承包地的责任义务认知效果均较为明显。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能够明显推动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但对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影响不显著。农户作为理性的决策者,在黑土地保护的政策性补贴与相关投入产出下,当预期收益大于投入时,农户则会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而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的加深势必会增加投入,农户在技术选择时会重新权衡预期收益。样本农户中实施成本较低的轮作、免耕及垄作技术的占比为72.64%,农户多选择了成本较低的保护技术,反映出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的选择是看重成本收益的,进而从整体上导致收益预期对采纳程度影响不显著,这与陈银蓉得到的结论类
自有承包地面积对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影响不显著,表明自有承包地面积越大农户愿意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但受农户自有承包地规模(均值1.473 h
农业收入对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收入越高,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的积极性越高。家庭总收入对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及采纳程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农户家庭收入越高,资金约束则越小,越可能支撑农户采用更多的黑土地保护技术。对比发现,农业收入对农户黑土地技术采纳程度影响不显著,但家庭总收入对其影响显著。即非农收入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有重要影响,样本区作为全国土地托管示范县,土地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较高,农户外出务工机会较多,非农收入较高,可以支撑黑土地保护投入,推动农户采纳保护技术。家庭是否有农机对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及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影响均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拥有农机的农户并不普遍(样本农户中51.28%有农机),另一方面农户拥有的农机可能是比较常规的小型农机具,只能应对一些基本的生产环节,难以满足黑土地保护技术需要。再加上兰西县作为土地托管服务试点县,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推广力度大、范围广、程度深,农户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代替了农户自有农机实施黑土地保护行为。
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参与土地托管对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及黑土地技术采纳程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参与合作社、参与土地托管会促进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合作社、托管主体在资金和农机设备上较普通农户占有优势,有利于黑土耕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先进农机设备更容易实施深松、免耕等黑土地保护技术,使得采纳相关黑土地保护技术成本较低,机械效率更高,采纳程度较高。经济往来亲友数量对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及技术采纳程度影响均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样本数据中与亲友经济往来程度较多及以上的农户占比仅为18.91%,农户采纳黑土地保护技术的成本可能仅仅减少了家庭内部的部分支出,还没有达到需要依赖亲友提供经济帮助的程度,即农户采纳黑土地保护技术的成本完全可以自己承担,这与崔悦
政府是否宣传黑土地保护政策对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及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政府对黑土地保护政策信息的宣传力度越强,越能强化农户对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提高效益的信心,打消因采纳黑土地保护技术可能产生的相关风险顾虑,促进农户实施黑土地保护行为。是否在中心村居住对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影响不显著。由于中心村的交通较为便捷、规模较大以及生活在中心村的农户接触村干部机会相对较多等原因,中心村农户可以更便捷地获取黑土地保护相关信息资源,进而促进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就东北村庄来说,较为明显的特点之一是村庄布局较为分散,村屯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非中心村农户接收黑土地保护相关信息的频次及强度较中心村弱,信息成本相对较高。同时,非中心村的交通便捷程度通常较中心村低,支持规模作业的大型农机设备到达非中心村的交通成本相对较高,一些黑土地保护技术无法在较低的成本下实现,从整体上导致了是否在中心村居住对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影响不显著。
该文从资源禀赋视角,构建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典型黑土地区——黑龙江省兰西县312份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源禀赋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及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1)黑土地保护“责、权、利”认知能直接促进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人力资源禀赋中黑土地保护责任义务认知能够推动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并提高其采纳程度,收益预期能够促进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
(2)地权安全及规模经营可促进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自然资源禀赋中自有承包地面积对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具有促进作用,签订承包合同能够提高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的积极性及其采纳程度,转入黑土地、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低则能够促进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
(3)资金约束越小则农户越愿意实施黑土地保护行为。经济资源禀赋中家庭总收入有利于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并提高其采纳程度,农业收入则能推动农户采用黑土地技术。
(4)加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可促进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社会资源禀赋中加入合作社、参与土地托管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有显著促进作用。
(5)增强黑土地保护政策等信息宣传可促进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信息资源禀赋中政府是否宣传黑土地保护政策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中心村居住则有利于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
(1)强化农户黑土地保护“责、权、利”认识,提高农业收益预期。农技推广部门等组织应定期对农户进行黑土地保护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进一步压实农户黑土地保护的责任、权利与利益认知。同时应对投入成本较高的增施有机肥与深松等黑土地保护技术加以补贴政策倾斜,提高农户的农业收入预期,提升人力资源禀赋。
(2)进一步稳定承包权,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继续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筹划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实施方案,稳定黑土耕地承包权长久不变。探索承包地经营权的多种实现路径,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进而使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回报预期更稳定、实施黑土地保护技术更便捷,提高农户对黑土地保护的资源投入,积累自然资源禀赋。
(3)因地制宜发展黑土区特色产业,切实提升农户家庭收入。结合东北黑土区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发展黑土地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形成一批具有黑土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即可以提高农业收入,又可以带动农户非农就业,提高农户家庭收入,增强经济资源禀赋。
(4)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进黑土地保护工程。发挥合作社、土地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引领作用,持续促进黑土耕地规模化经营。农业技术推广站等组织应借助合作社、托管主体及种地能手来推广黑土地保护相关技术并形成典型模式,强化社会资源禀赋。
(5)发挥中心村信息资源优势,多渠道开展黑土地保护政策宣传。做好村庄发展规划,结合周围村屯实际情况向中心村聚集发展。针对相对偏远的村屯,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农户获得黑土地保护信息(服务)的交易成本。同时,在原有黑土地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宣传的基础上,借助抖音、快手等手机应用平台有针对性的推送宣传,丰富信息资源禀赋。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发布国内首部东北黑土地白皮书. (2021-07-09)[2021-07-22]. https: //www.cas.cn/zt/kjzt/htlc/yw/202107/t20210709_4797892.shtml. [百度学术]
刘洪彬, 李顺婷, 吴梦瑶, 等.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视角下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现状及其实现路径选择研究. 土壤通报, 2021, 52(3): 544-552. [百度学术]
谢淑娟, 匡耀求, 黄宁生. 中国发展碳汇农业的主要路径与政策建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12): 46-51. [百度学术]
Daloğlu I, Nassauer J I, Riolo R L, et al. Development of a farmer typology of agricultural conservation behavior in the American Corn Belt. Agricultural Systems, 2014, 129: 93-102. [百度学术]
余霜, 李光, 冉瑞平. 基于Logistic-ISM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 30(3): 140-144, 149. [百度学术]
姚柳杨, 赵敏娟, 徐涛. 经济理性还是生态理性?农户耕地保护的行为逻辑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5): 86-95, 156. [百度学术]
殷小菲, 刘友兆. 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为例. 水土保持通报, 2015, 35(3): 317-324. [百度学术]
王淇韬, 郭翔宇. 感知利益、社会网络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基于河南省滑县410个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 中国土地科学, 2020, 34(7): 43-51. [百度学术]
牛影影, 邓俊锋, 赵凯, 等. 河南省滑县农户政策认知对其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52(4): 648-656. [百度学术]
钱龙, 冯永辉, 陆华良, 等. 产权安全性感知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广西为例. 中国土地科学, 2019, 33(10): 93-101. [百度学术]
钱龙, 饶清玲, 刘同山. 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来自黄淮海农区的经验证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2): 135-146. [百度学术]
赵晓颖, 郑军, 张明月. 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家庭农场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增施有机肥及测土配方施肥为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8): 31-42. [百度学术]
刘丽, 王士海. 国内外土地流转与耕地质量保护研究综述. 山东农业科学, 2020, 52(12): 150-156. [百度学术]
吴璟, 王天宇, 王征兵. 社会网络和感知价值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选择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6): 138-147. [百度学术]
曲朦, 赵凯. 农户生计资本对其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河南滑县的473个农户样本.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 39(5): 808-816. [百度学术]
谢贤鑫, 刘洋洋, 陈美球, 等. 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 水土保持研究, 2019, 26(3): 293-299, 304. [百度学术]
李楠楠, 周宏. 农户资本禀赋对耕地质量保护行为选择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 38(2): 153-157. [百度学术]
崔悦, 赵凯, 贺婧, 等. 水稻优生区农户资本禀赋对其耕地保护决策行为的影响——基于双栏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 27(6): 959-970. [百度学术]
安芳, 颜廷武, 张丰翼. 收入质量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自觉采纳行为的影响——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6): 162-172. [百度学术]
王晓焕, 李桦. 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2): 86-97. [百度学术]
张帆, 王富林, 史庆喆, 等.农户对秸秆深翻还田的选择偏好及异质性来源研究——基于黑土地保护视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11): 133-144. [百度学术]
李然嫣, 陈印军. 东北典型黑土区农户耕地保护利用行为研究——基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农业技术经济, 2017 (11): 80-91. [百度学术]
石志恒, 张可馨. 社会规范对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悖离影响分析——基于资源禀赋异质性视角.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 27(4): 297-308. [百度学术]
孔祥智, 方松海, 庞晓鹏, 等. 西部地区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 经济研究, 2004(12): 85-95. [百度学术]
谢婉菲, 尹奇, 鲍海君. 基于农户行为的彭州市耕地保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1): 67-72. [百度学术]
李晓平, 谢先雄, 赵敏娟. 资本禀赋对农户耕地面源污染治理受偿意愿的影响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7): 93-101. [百度学术]
高博, 马如意, 乔光华. 草原补奖政策: “高满意度与低执行度”悖论的形成机理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2021(2): 112-122. [百度学术]
邓明, 魏后凯. 自然资源禀赋与中国地方政府行为. 经济学动态, 2016(1): 15-31. [百度学术]
赵丹丹, 周宏, 高富雄. 农户分化、技术约束与耕地保护技术选择差异——基于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农户技术采纳理论分析框架.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2): 2956-2967. [百度学术]
陈银蓉, 王晓妹. 基于中介效应的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2): 2261-2270. [百度学术]
李华, 李志鹏. 社会资本对家庭“因病致贫”有显著减缓作用吗?——基于大病冲击下的微观经验证据. 财经研究, 2018, 44(6): 77-93. [百度学术]
郅建功, 颜廷武, 杨国磊. 家庭禀赋视域下农户秸秆还田意愿与行为悖离研究——兼论生态认知的调节效应.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0, 41(6): 999-1010. [百度学术]
杨兴杰, 齐振宏, 杨彩艳, 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促进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吗——以稻虾共养技术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 30(10): 2545-2556. [百度学术]
蔡荣, 蔡书凯. 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水稻主产区的调查. 农业技术经济, 2014(4): 34-42. [百度学术]
张瑞娟, 宦梅丽. 农业生产托管: 模式、成效及启示——来自黑龙江省兰西县的经验. 重庆社会科学, 2020 (10): 5-17. [百度学术]
李灿, 吴顺辉, 李景刚. 村庄发展、资源禀赋认知与农村居民参与村庄建设意愿——基于575份农村居民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1, 20(4): 542-551. [百度学术]
于婷, 于法稳. 环境规制政策情境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认知对养殖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分析. 中国农村经济, 2019(8): 91-108. [百度学术]
李文欢, 王桂霞. 互联网使用有助于农户参与黑土地质量保护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1, 35(7): 27-34.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