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 首页 | 主办单位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作者指南 | 刊物订阅 | 下载中心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期刊界
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中国西瓜甜瓜生产区域布局变迁及驱动因素研究

  • 孙立新
  • 王晓君
  • 吴敬学
  • 毛世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图分类号: F326.1

最近更新:2023-09-28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30805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EN
目录contents

摘要

目的

中国是西瓜甜瓜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产业发展对于保障城乡居民鲜果消费和带动农户增收非常重要。

方法

文章系统梳理了1961年以后中国西瓜和甜瓜产业变迁史,运用重心模型分析中国西瓜和甜瓜生产重心演变轨迹及优势主产区变化,解析其区域布局变迁背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1)1961年以来中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划分为缓慢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全面增长期和结构调整期4个阶段。(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瓜生产重心整体比较稳定,向西南移动了196.82 km,中国甜瓜生产重心变化剧烈,整体向西移动了545.64 km。(3)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西瓜和甜瓜东北优势区地位逐渐下降,西北优势区发展快、潜力大。(4)自然禀赋、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及消费需求升级是中国西瓜和甜瓜产业区域布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针对中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需求与制约瓶颈,提出未来要提升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能力,加大产业科研资金投入,创新绿色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快产销模式变革和业态功能创新,推动西瓜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

0 引言

西瓜和甜瓜是我国重要的高附加值园艺类作物,在国内居民水果消费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历来位于我国水果销量之首,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种植业结构升级中起着重要的作[

1,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且呈现多样化趋[3,4]。西瓜和甜瓜等生鲜农产品的产业发展及变迁表现了明显的时代特征。建国初期,我国重视粮食生产,西瓜和甜瓜等生鲜农产品严重供不应求,到20世纪80年代西瓜和甜瓜等生鲜农产品供应量快速增长,供给不对称矛盾逐步得到缓解,如今对高品质、多样化西瓜和甜瓜品种需求不断增长,西瓜和甜瓜供需矛盾逐渐转为品种结构性矛盾。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新时期西瓜和甜瓜产业发展面临着高质量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寻找新发展思路和路径。

文章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国家统计局等官方数据,全面梳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西瓜和甜瓜产业发展变迁的演变历程,基于1996—202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产量面板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分析中国西瓜和甜瓜生产重心的演变轨迹,解析其区域布局变迁背后影响因素,提出新时期有效提升中国西瓜和甜瓜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1 1961年以来中国西瓜甜瓜产业变迁的演变历程

中国西瓜和甜瓜种植历史悠久,西瓜种植历史已有1 000多年,甜瓜则有3 000多[

5]。现今,中国已成为世界西瓜和甜瓜生产与消费第一大[6,7]。2020年中国西瓜和甜瓜产量分别占世界产量的59.3%和48.7%,人均消费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2倍和2.6倍。中国西瓜和甜瓜产业发展快速,1961—2020年西瓜种植面积从53.6万hm2增长到140.59万hm2,增长了1.6倍,总产量从654.9万t增长到6 024.69万t,增长了8.2倍。甜瓜种植面积从21.4万hm2增长到38.8万hm2,增长了81.1%,总产量从229.7万t增长到1 386.5万t,增长了5.0倍(图1)。西瓜和甜瓜产业生产总体呈现出自给率高、生产规模稳中有增、产业布局集中化的新发展格[8,9]

图1  1961—2020年中国西瓜甜瓜种植面积及产量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

1961年以来西瓜和甜瓜产业发展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第1阶段:缓慢发展期(1961—1977年),主要特征是产量供不应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西瓜和甜瓜产量和质量水平均较低,处于严重短缺状态。1959年农业主管部门将西瓜和甜瓜列入经济作物种植计划,其生产得到一定恢[

10],1961年中国西瓜种植面积恢复到53.62万hm2,甜瓜种植面积恢复到21.41万hm2。但之后受“以粮为纲”政策的影响,部分地区大幅削减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西瓜和甜瓜种植面积也随之大幅下降,到1970年中国西瓜种植面积仅27.9万hm2,甜瓜7.5万hm2。整体来看,该阶段西瓜甜瓜是在“以粮为纲”政策下由政府严格计划管理生产的,种植面积有限,总量供应短缺。

第2阶段:快速发展期(1978—1992年),主要特征是种植面积增长拉动产量提升。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后,在农户层面重构生产激[

11],特别是1984年国家对瓜果等经济作物采取产销放开、市场调节的政[12],1985年国家提出“在稳定粮食生产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农产品供给格局发生改变,水果等经济作物快速发[13]。与1978年种植规模相比,1985年西瓜种植面积达到72.76万hm2,增加了97.5%,甜瓜种植面积达到22.17万hm2,增加了107.9%,西瓜甜瓜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但西瓜甜瓜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粮、棉等主要农作物的生[14]。为此,国家适当调整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后期西瓜甜瓜种植面积有所缩减。

第3阶段:全面增长期(1993—2002年),主要特征是种植面积增长和单产提高双向拉动产量迅速提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渐增强,中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不断增长,水果在居民日常食物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对西瓜和甜瓜的需求增加,西瓜和甜瓜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1993—2002年西瓜种植面积增长了109.6%,甜瓜种植面积增长了41.8%。另一方面,随着育种技术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西瓜和甜瓜生产效率不断提高。1993—2002年西瓜单产增长了70.6%,甜瓜单产增长了29.8%。在种植面积和单产持续提高的作用下,西瓜甜瓜产量快速增长,1993—2002年西瓜总产量增长了257.6%,甜瓜总产量增长了84.0%。

第4阶段:结构调整期(2003年至今),主要特征是以技术创新驱动产量增长。这一时期,西瓜和甜瓜产量发展迅速、生产区域性特征加强,2003年西瓜种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点,为185.20万hm2,同时出现季节性、区域性的供给大于需求现象,西瓜和甜瓜市场价跌卖难,“瓜贱伤农”问题突[

12]。另一方面,基于粮食安全考量,国家开始在宏观政策上重视粮食生产,2004年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政策,粮食作物价格上涨,种植收益提[15]。在上述双重影响下,西瓜种植面积开始下降,特别是北方露地种植面积减少较多,西瓜生产进入结构调整期,2020年西瓜种植种面积下降到140.59万hm2。甜瓜由于比较收益高,2003年之后,种植面积出现微弱下降之后,2015年后再度回升,2020年达到历史最高点,为38.78万hm2。总体来看,2003—2020年技术创新是驱动中国西瓜和甜瓜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单产提高是西瓜甜瓜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瓜甜瓜生产区域布局变化

2.1 研究方法

该文采用重心模型分析中国西瓜和甜瓜生产重心演变轨迹及优势主产区变化。重心模型能够刻画出中国西瓜和甜瓜产量在空间的集中、离散趋势及随时间变迁而呈现的偏移轨[

16,17]。中国西瓜和甜瓜生产重心是指在某一时期各地区生产规模(用产量表示)分布在地理空间使力矩达到平衡的点。通过计算地区西瓜和甜瓜生产重心的年度变化量,绘制全国西瓜和甜瓜生产重心的区域演变轨迹,能够揭示我国西瓜和甜瓜生产区域变迁的具体过程及其数量关系。

重心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Xj¯=i=1nGi,jxi/i=1nGi,j (1)
Yj¯=i=1nGi,jyi/i=1nGi,j (2)

式(1)(2)中,Xj¯Yj¯分别表示第j年中国西瓜和甜瓜生产重心在地理上所处位置的经度值和纬度值,n为31个省级行政区,xi,yi分别表示第i个地理单元的重心的经度值和纬度值,该研究选取各地省会城市地理坐标值,表示已经综合考量了行政区的人口、社会经济等要素。Gi,j表示i省份第j年西瓜和甜瓜的产量。

重心转移距离的数学表达式为:

dαβ=K×Xα-Xβ2+Yα-Yβ2 (3)

式(3)中,d表示相隔年份间中国西瓜和甜瓜重心移动的距离,αβ分别表示不同的年份,(XαYα)与(XβYβ)分别表示第α年,第β年中国西瓜和甜瓜重心所在的空间位置的经纬度,K为常数,一般取111.111。

2.2 数据来源

1996—202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西瓜和甜瓜的产量数据来源于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其中2000年分省份西瓜和甜瓜产量数据缺失,采取插值法获取。1993—2018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西瓜和甜瓜的种植面积数据来源于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和国家统计局,2018年之后不再有分省份数据更新。

2.3 研究结论

2.3.1 西瓜和甜瓜重心的演变过程

从中国西瓜和甜瓜重心坐标位置可以看出(表1),1996—2020年中国西瓜重心地理坐标介于113°7′E~115°17′E,33°47′N~34°20′N,中国甜瓜重心地理坐标介于110°6′E~115°37′E,36°13′N~37°28′N。整体来看,中国西瓜重心位置比较稳定,大部分年份西瓜生产重心位于河南境内,25年来西瓜生产重心由河南省东部转移到河南省西南部地区。中国甜瓜重心位置变化强烈,1996年重心位置主要位于河北邯郸市,到2019年逐渐向西部转移到山西临汾市。

表1  1996—2020年中国西瓜和甜瓜生产重心坐标及转移距离
年份西瓜甜瓜
重心坐标重心移动方向重心移动重心坐标重心移动方向重心移动
经度纬度(km)经度纬度(km)
1996 114°55′ 33°54′ 115°26′ 36°13′
1997 115°2′ 33°59′ 东北 17.39 115°1′ 36°40′ 西北 67.03
1998 115°17′ 34°14′ 东北 39.45 115°24′ 36°49′ 东北 46.28
1999 114°55′ 34°14′ 正西 41.07 114°56′ 36°53′ 西北 51.91
2000 115°4′ 34°16′ 东北 16.38 115°19′ 37°4′ 东北 46.66
2001 115°11′ 34°17′ 东北 13.22 115°37′ 37°13′ 西北 36.24
2002 115°5′ 34°17′ 正西 10.74 113°59′ 37°25′ 西北 183.72
2003 115°6′ 34°16′ 东南 3.85 115°4′ 37°16′ 东南 121.86
2004 115°4′ 34°5′ 西南 21.36 113°49′ 37°3′ 西南 139.41
2005 114°52′ 34°13′ 西北 26.62 113°55′ 37°5′ 东北 11.40
2006 114°53′ 34°20′ 西北 11.57 113°50′ 37°11′ 西北 15.63
2007 114°28′ 34°2′ 西南 57.00 111°41′ 37°14′ 西北 237.10
2008 114°19′ 34°8′ 西北 19.77 110°25′ 37°28′ 西北 144.87
2009 113°56′ 34°4′ 西南 43.70 110°1′ 37°22′ 西南 45.20
2010 113°57′ 34°13′ 东北 15.39 111°49′ 37°2′ 东南 202.75
2011 113°45′ 34°8′ 西南 22.77 112°23′ 36°47′ 东南 68.62
2012 113°25′ 34°3′ 西南 38.61 112°1′ 36°38′ 西南 44.23
2013 113°22′ 34°5′ 西北 6.98 112°17′ 36°43′ 东北 31.97
2014 113°14′ 34°5′ 西北 13.79 112°15′ 36°20′ 西南 41.02
2015 113°11′ 33°56′ 西南 18.23 111°53′ 36°14′ 西南 43.20
2016 113°7′ 34°4′ 西北 16.24 110°35′ 36°55′ 西北 163.22
2017 113°12′ 33°59′ 东南 12.40 110°59′ 36°49′ 东南 45.60
2018 113°20′ 33°50′ 西南 22.24 111°2′ 36°35′ 东南 26.62
2019 113°8′ 33°51′ 西北 22.31 110°43′ 36°40′ 西北 37.06
2020 113°8′ 33°47′ 东南 7.69 110°32′ 36°38′ 西南 19.98

数据来源:重心模型和距离方程计算得到

从中国西瓜和甜瓜重心坐标移动距离来看(表1),1996—2020年中国西瓜生产重心整体向西南移动了196.82 km,平均移动速度为7.87 km/年;各年际间西瓜重心移动最大距离出现在2006—2007年,移动距离为57.00 km,最小的年际移动距离出现在2002—2003年,移动距离3.85 km。1996—2020年中国甜瓜生产重心整体向西移动了545.64 km,平均移动速度为21.83 km/年;各年际间西瓜重心移动最大距离出现在2006—2007年,移动距离为237.10 km,最小的年际移动距离出现在2004—2005年,移动距离11.40 km。

根据表1我国西瓜生产的重心坐标,绘制各年份的重心转移距离以及我国西瓜生产重心轨迹的变化图(图2),1996—2006年我国西瓜生产重心整体向北移动了47.56 km,2006—2016年我国西瓜生产重心逐步向西方向移动了197.74 km,2016—2020年我国西瓜生产重心又向南方向移动了32.86 km,这反映了我国西部地区西瓜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

图2  1996—2020中国西瓜生产重心轨迹变化

根据表1我国甜瓜生产的重心坐标,绘制各年份的重心转移距离以及我国甜瓜生产重心轨迹的变化图(图3),1996—2002年我国甜瓜生产重心整体向北移动209.07 km,2002—2009年我国甜瓜生产重心又向西移动了440.37 km,2009—2015年我国甜瓜生产重心又向南移动了155.95 km,这反映了我国西北、华南甜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图3  1996—2020年中国甜瓜生产重心轨迹变化

2.3.2 西瓜甜瓜优势区产区的变迁

西瓜和甜瓜重心转移的背后反映了其主产优势产区在不断变化。我国西瓜和甜瓜传统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

12],随着西瓜和甜瓜新品种的不断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借助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西瓜甜瓜在原有产区的基础上,适应生产和市场发展需要又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优势生产区[7,18]表2)。

表2  中国西瓜和甜瓜优势区域分布
优势产区分布区域
华南优势区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西南热区(云南西双版纳和四川攀枝花)
黄淮海优势区 北京、天津、山东3省(市)的全部,以及河北、河南2省的大部
长江流域优势区 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贵州和上海12个省(区、市)
西北优势区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西部地区
东北优势区 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

资料来源:《全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

西瓜优势区变迁(1993—2018年):黄淮海优势区种植面积比重逐渐下降,西北优势区种植面积比重快速增长,与西瓜重心变化轨迹方向一致。1993—2018年华南优势区西瓜种植面积比重略有上涨,2014年后比重基本保持在10%左右;黄淮海优势区种植面积比重逐渐下降,2002年黄淮海优势区西瓜种植面积占比37.0%,2018年下降到30.7%;1993—2018年长江流域优势区和东北优势区西瓜种植面积比重小幅度下降,分别保持在40%和7%左右;1993—2003年西北优势区西瓜面积比重基本保持在5.5%左右,2003年后西北优势区西瓜发展迅速,种植面积比重从2003年的5.6%增加到2018年的13.0%(图4)。

图4  1993—2018年中国西瓜五大优势产区面积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国家统计局

甜瓜优势区变迁(1993—2018年):由早期的黄淮海、长江流域和东北优势区为主转变为现在的黄淮海、长江流域和西北优势区,同时华南优势区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与甜瓜重心变化轨迹方向一致。随着南菜(瓜)北运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杂交一代品种的突破和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的应用,广西等地甜瓜种植面积快速增[

19],1993—2018年华南优势区甜瓜种植面积比重由1.8%增加到6.0%;1993—2018年黄淮海优势区甜瓜种植面积比重基本在30%左右波动;长江流域优势区甜瓜种植比重整体略有下降,由1993年的29.4%下降到2018年的25.0%;西北优势区甜瓜种植面积比重则持续增加,1993—2018年甜瓜面积比重由17.9%增加到23.6%;东北优势区甜瓜种植面积比重在波动中持续下降,由1993年的21.2%下降到2018年的16.5%(图5)。

图5  1993—2018年中国甜瓜五大优势产区面积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国家统计局

2.3.3 西瓜甜瓜主产省(区、市)的变迁

目前,西瓜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均有种植。除西藏和青海气温低、有效积温不足、不适宜甜瓜生产外,其他省(市、自治区)也均种植甜[

7]。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西瓜甜瓜优势产区布局不断优化,主产省份不断集中。

西瓜主产省份变迁(1996—2020年):安徽和河北产量逐渐减少,江苏和湖南增加较快。西瓜产量排名前5省(市、自治区)在全国总产量中占比在50%以上,前10则达到了70%以上。河南和山东两省西瓜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江苏省由于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西瓜产量不断提[

20],2020年为489.0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7.8%;河北逐渐退出前5行列,而湖南产量逐渐上涨,2020年占全国总产量的5.7%,位列第4(表3)。

表3  1996—2020年中国西瓜和甜瓜产量排名前5位省(市、自治区)
种类年份产量前5位省区C1(%)C5(%)C10(%)
西瓜 1996 山东、河南、安徽、河北、湖南 21.3 56.5 77.6
2001 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苏 19.5 57.5 79.3
2005 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 19.3 58.3 77.6
2010 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 20.7 53.1 73.1
2015 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 20.5 55.3 76.3
2020 河南、山东、江苏、湖南、安徽 21.6 52.3 73.1
甜瓜 1996 山东、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 19.3 56.5 81.4
2001 黑龙江、山东、河南、新疆、吉林 13.5 51.9 79.6
2005 山东、河南、新疆、黑龙江、吉林 16.5 56.4 78.9
2010 河南、新疆、山东、黑龙江、内蒙古 16.5 60.7 82.3
2015 山东、河南、新疆、江苏、河北 15.8 56.9 80.5
2020 山东、新疆、河南、河北、江苏 16.2 58.3 80.9

数据来源: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C1表示产量第1位省份占全国比重,C5表示产量前5位省份占全国比重,C10表示产量前10位省份占全国比重

甜瓜主产省份变迁(1996—2020年):黑龙江和吉林甜瓜产量增速相对较慢,新疆、河北、江苏增长较快。2020年排名前5和前10的省区产量分别占全国甜瓜总产量的58.3%、80.9%,集中度在逐步提高。从主产地变化情况看,甜瓜产量排在前3位的地区比较稳定,为新疆、山东和河南;由于黑龙江和吉林甜瓜产量增速相对较慢,逐渐被河北和江苏超越(表3)。

3 中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及区域布局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

中国西瓜和甜瓜生产格局变迁的驱动因素可从自然禀赋因素、科技创新、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考虑。

3.1 自然禀赋条件影响了西瓜甜瓜的区域布局

西瓜甜瓜喜温、耐热、怕低[

21],黄淮海地区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非常适宜西瓜甜瓜生产,是中国传统的西瓜甜瓜优势种植区。生长季平均日照时长非常有利于西瓜甜瓜糖分积累,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热量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瓜类作物生长,西瓜甜瓜甜度高,在市场上具有较大优势。受气候影响,中国西瓜甜瓜不断向西北地区迁移。

3.2 消费需求拉动了西瓜甜瓜的供给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对水果的消费需求大幅上涨,2020年中国人均消费西瓜41.9kg,甜瓜9.6 kg。需求增长促进了中国西瓜和甜瓜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各地方西瓜甜瓜供给量和需求量不同,导致地区间西瓜甜瓜价格差异较大,表现为主产区低于非主产区、中等城市低于大城市、中西部地区低于东部地区的特点。

3.3 品牌发展提高了西瓜甜瓜的附加值

坚持品牌强农之路,更加注重西瓜甜瓜品牌建设情况,优质品牌不断增多,产品优质优价机制逐渐形成。全国命名的西瓜甜瓜之乡、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名优产区超过30个,主营西瓜甜瓜的合作社和品牌企业在整个瓜菜产业中居首,西瓜甜瓜生产大县(2 000hm2以上)合计播种面积约占全国西甜瓜总播种面积的60%以上。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技术出现,“互联网+西甜瓜”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西瓜甜瓜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变革,西甜瓜形成了散装产品专供商超、简装产品对接电商、精装产品供应大客户、直营直销畅通、线上线下并行的多元化销售渠道,进一步放大品牌优势,实现品牌价值裂变增长。

3.4 科技创新促进了西瓜甜瓜单产和品质的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西瓜甜瓜种植技术简单,生产水平低下。1959年农业主管部门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设立了专门的西瓜甜瓜研究机构,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经过科研人员数年努力,我国培育引进了一大批高优、抗性强、地区适应性强的西瓜甜瓜新品种,推广应用了一大批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栽培技术和模式,提高了土地和劳动力的生产利用效率,西瓜甜瓜单产快速提高。在育种方面,我国率先绘制了全球第一张西瓜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与变异图谱,建立了更为精准的西瓜抗病第二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高通量的标记检测技术体系,在西瓜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领先优[

22]。在栽培技术和模式方面,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提升,栽培区域分布逐渐从东北优势区向华南优势区转移。中国建立了基于西瓜甜瓜典型区域特点与品种特性的农机农艺融合标准化栽培模式,实现栽培模式标准化。另外,多种适宜西瓜甜瓜专用耕整地机械、西瓜甜瓜肥水高效管理关键技术、专用冷链运输技术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提高了西瓜甜瓜的投入产出率,保证西瓜和甜瓜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3.5 产业政策保障了西瓜甜瓜的平稳增长

西瓜甜瓜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政策支撑,1959年国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设立了瓜类研究室,推动西瓜甜瓜科学技术的研发。1984年国家对瓜果生产实施产销放开政策,激发了瓜农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西瓜甜瓜产业的发展。2008年原农业部组织建立了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2015年原农业部办公厅发布了《全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西瓜甜瓜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区域布局,为提高全国西瓜甜瓜均衡供应能力,保障西瓜甜瓜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指导。2017年原农业部投资建设国内首个果蔬鲜切技术集成基地,主要用于开展西瓜、甜瓜等果蔬鲜切加工技术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开展鲜切加工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促进和引领全国鲜切产业的健康发展。

4 中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中国西瓜甜瓜产业不断发展,现阶段正处于结构调整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要进一步提升质量效益,面临着比较收益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市场化组织程度低、产业链条短等瓶颈问题,为此提出西瓜甜瓜产业政策建议如下。

(1)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西瓜甜瓜供给保障能力。在品种培优方面,综合运用多种育种手段,选育适宜当地种植、商品性好、抗逆性强、耐储运的优异基因聚合西瓜甜瓜新品种。品质提升方面,开展西瓜甜瓜饮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提升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及深加工。品牌打造方面,提升西瓜甜瓜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建立覆盖西瓜甜瓜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及时调整品种和生产布局,创建名优和特色品牌,开拓和培育市场,有效衔接产销。标准化生产方面,制定不同区域、不同栽培模式西瓜甜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明确各种条件下的种植要求和栽培技术,规范农药化肥使用和灌溉,统一指导西瓜甜瓜采摘,保障安全规范生产。

(2)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提升西瓜甜瓜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国家财政支持和龙头企业投入,建立稳定长效的西瓜甜瓜科研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DH群体构建技术等新型技术选育支撑,以农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体制为载体,持续开展以西瓜甜瓜绿色生产为重点的科技研发工作,完善西瓜甜瓜绿色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开展西瓜甜瓜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结合乡村振兴总体要求,推广特色产业+金融+科技等政策支持,在大别山区、皖北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等重点打造西瓜甜瓜产业提升样板示范点。

(3)坚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西瓜甜瓜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以高效、设施化、绿色为目标的西瓜甜瓜规范栽培技术体系,重点是设施栽培技术、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平衡营养施肥技术等,加快简约化技术、减肥减药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在产业中应用和推广,促进产业健康绿色发展。研究并推广适应城市消费者需求的环保、绿色、精包装及运输技术,完善产后加工标准化的建立,包括长途运输以及简易保鲜技术研发。

(4)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西瓜甜瓜劳动生产率。通过西瓜甜瓜种植适度规模化、设施结构大型化,为西瓜甜瓜机械化生产提供必要条件,针对西瓜甜瓜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薄弱地区的机械化难题,攻克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研发经济适用的机械化装备,为西瓜甜瓜生产提供有效的工程技术装备支撑,通过将西瓜甜瓜机械产品纳入农机购置补贴加快其推广应用,建立基于西瓜甜瓜典型区域特点与品种特性的农机农艺融合标准化栽培模式,实现栽培模式标准化、农艺要求轻简化、田间作业机械化,节约人力,提高西瓜甜瓜产业劳动生产率。

(5)推动产销模式变革和业态功能创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升级。以市场需求“逆向”推动西瓜甜瓜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重构”,拓宽新的产品空间和功能业态,创造和释放更大消费需求。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在西瓜甜瓜产业中的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流通营销模式,将西瓜甜瓜生产、加工、流通、营销产业链各环节与休闲观光、线上销售、智能配送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进行深度融合,推动产销一体化,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实现产业优质优价、功能拓展和价值增值。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新业态,鼓励与大型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拓宽西瓜甜瓜销售渠道。鼓励利用网络短视频、直播平台助力西瓜甜瓜网络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共生共长、产业融合增值。

参考文献

1

马超, 宫国义, 曾剑波, . 北京市西瓜甜瓜品种构成现状分析. 中国瓜菜, 2019, 32(11): 91-93. [百度学术] 

2

王晓君, 杨玉莹, 孙立新, .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西瓜甜瓜产业的影响及后疫情时期发展建议. 中国瓜菜, 2021, 34(5): 125-131. [百度学术] 

3

黄季焜.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 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 中国农村经济, 2018(2): 2-14. [百度学术] 

4

王钢, 钱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 演变路径和内在逻辑. 中国农村经济, 2019(9): 15-29. [百度学术] 

5

刘君璞, 俞正旺, 马跃. 中国西瓜甜瓜的发展回顾. 中国西瓜甜瓜, 2000(1): 4-8. [百度学术] 

6

赵姜, 周忠丽, 黄朝. 中国西瓜产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6): 93-99. [百度学术] 

7

杨念, 孙玉竹, 吴敬学. 中国西瓜甜瓜的区域优势分析. 中国瓜菜, 2016, 29(3): 14-18. [百度学术] 

8

孙玉竹, 杨念, 吴敬学, . 中美西瓜甜瓜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中国瓜菜, 2017, 30(9): 1-7. [百度学术] 

9

王娟娟, 李莉, 尚怀国. 我国西瓜甜瓜产业现状与对策建议. 中国瓜菜, 2020, 33(5): 69-73. [百度学术] 

10

刘君璞, 马跃. 中国西瓜甜瓜发展70年暨科研生产协作60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瓜菜, 2019, 32(8): 1-8. [百度学术] 

11

魏后凯, 刘长全. 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经验与展望. 中国农村经济, 2019(2): 2-18. [百度学术] 

12

马跃. 改革开放30年大背景下的西瓜甜瓜产业20年. 中国瓜菜, 2008(6): 55-58. [百度学术] 

13

黄祖辉, 傅琳琳, 李海涛.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 历史回顾、问题实质与改革重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6): 1-5. [百度学术] 

14

王志丹. 中国甜瓜产业经济发展研究[博士论文].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百度学术] 

15

马跃. 2003年全国西瓜生产形势分析与2004年产销预测. 中国西瓜甜瓜, 2004(3): 50. [百度学术] 

16

杨宗辉, 李金锴, 韩晨雪, . 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9, 40(1): 36-43. [百度学术] 

17

刘彦随, 王介勇, 郭丽英. 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12): 4269-4274. [百度学术] 

18

吴敬学, 赵姜, 张琳. 中国西甜瓜优势产区布局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2013(17): 1-5. [百度学术] 

19

洪日新, 叶云峰, 覃斯华, . 广西甜瓜7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瓜菜, 2019, 32(8): 40-44. [百度学术] 

20

孙兴祥, 马江黎, 周峰. 江苏西瓜发展70年回顾及展望. 中国瓜菜, 2019, 32(8): 27-30. [百度学术] 

21

吴敬学, 赵姜, 王志丹. 中国西瓜产业经济研究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百度学术] 

22

Guo S, Zhao S, Sun H, et al. Resequencing of 414 cultivated and wild watermelon accessions identifies selection for fruit quality traits. Nature Genetics, 2019, 51(11): 16161623. [百度学术] 

版权所有: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电话:010-82109628、82109647 电子邮件:quhuabjb@caas.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39015号